吴亦凡强奸案已审,终于正式宣判了!

育儿 作者:斜杠先生 2022-07-24 22:09:12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先生

文丨涵露微微

来源 | 极光能量(ID:jiguangdanci)



01
从去年7月,吴亦凡性丑闻曝光,被全网封杀、批准逮捕;

到如今已有一年之久。

在他沉寂的这段时间里,关于他的传闻却一直没断过。

不久前,“吴亦凡案”一审开庭。

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位昔日顶流,被判锒铛入狱。


可一个多月过去,却始终没有后续报道。

只是简单透露了对吴亦凡的犯罪定性:

“强奸、聚众淫乱”。

也正是这寥寥几字,引发了网友各种猜测,网上瞬间炸开了锅

既然是聚众淫乱,那一定还有其他同犯,传闻吴亦凡已抖出了不少明星,那些明星是谁啊?

吴亦凡应该不止侵犯了被曝光的女性,还有没有其他受害者呀?

可这些疑问,应该是得不到答案了。

这桩案件涉及被害人隐私,一审采取了不公开开庭的审理方式。

以后,也大概率不会披露案件细节。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网友的猎奇心,恨不得怼着吴亦凡庭审现场来一场直播。
 
男明星强奸被抓、从万众瞩目到跌落囚牢,

这中间随便拎出一个点,都足够劲爆,谁没点好奇心呢;

再者网友多有着朴素的价值观,会不自觉代入对受害者的共情。

能感受到一个普通人对抗顶流时的无奈,更加希望见到恶人伏法。

我们太害怕吴亦凡没得到应有的惩罚,以后出来继续祸害女性,

出于正义的角度,真恨不得他能将牢底坐穿,最好是死刑,彻底掐断他再作恶的机会。


这种对吴亦凡的憎恨和讨伐,在感性上本可以理解。

试想一下,我们若遭遇这种伤害,应该也希望得到旁人的声援,能集体将施暴者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吧。

于是,我们先入为主地以为:

只要一直搅动“吴亦凡案”的浑水,让这件事不沉没,便是帮了受害人。


02

可实际上,我们都是站在法外的普通人,对案件的所有了解,都是来源于媒体只言片语的报道。

这些报道还往往夹杂着写作者的个人情绪和主观判断,是不能作为裁决被告人证据的。

我们在没有掌握完整证据链的情况下,很容易走入认知误区,甚至被别有居心之人煽动,为错误摇旗呐喊。

改编自1996年亚特兰大爆炸案的电影《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便有过这样的悲剧。


曾做过警察的主人公理查德,申请做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志愿安保人员。

一次他在公园长椅上,发现了装着炸弹的军用背包,离公园不远处,一场千人演唱会正在进行。

理查德当机立断,和执勤警察一起疏散人群,在炸弹突然爆炸时,将伤亡降至最低。

可他的正义之举没被报道几天。

《亚特兰大宪法报》的女记者为了“抢头条”,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添油加醋地发表了“理查德被认为是FBI的头号嫌疑人”的新闻。

当时理查德在全国关注度很高。

为了流量,各大媒体没去判断新闻的真实性,便纷纷跟着转载。

舆论发酵后,理查德成了一名“想要当英雄”的保安、策划爆炸案的罪魁祸首。

记者24小时堵在他家门口,民众呼吁一定要严惩理查德。

在舆论压力下,FBI也开始对他有罪推论:

他曾被警队开除,这次申请做志愿安保,应该是想圆“英雄梦”,有犯罪动机;

他大龄未婚,和老母同住,处于社会底层,这次应该是想靠策划爆炸出头,犯罪动机+1。

 
于是,在没证据情况下,FBI便对他进行监听、跟踪、诱供。

理查德最后在律师朋友帮助下,洗清了嫌疑,

但FBI也失去了调查爆炸嫌弃人最好的机会。

若疑犯罪行得逞,再去策划下一次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若诸如此类,舆论继续干预甚至影响了法制裁决,还将引发多少起悲剧?


03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担心吴亦凡因舆论呼吁,会被从重判决;

从事实来看,在长达10个月的关押、审讯后,他一审已被定罪,可见并不无辜。

从情感来判断,对于这样一个敢做不敢认、视女性为玩物的男人,谁不希望他被重判?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担心判决方向会受到舆论的影响,

忽略了他身上还有其他罪证,或者有更多涉案人员被掩盖住。

就像当初的杭州保姆案。

事发后,林生斌便将微博名改成“老婆孩子在天堂”,还借助媒体、司法等多个途径,要为妻儿讨回公道;

就连给妻儿下葬,他都做了直播,将悲伤最大化暴露在大众面前;

为了悼念,他还将妻儿照片纹在身上,但凡对着镜头便泣不成声。

当时,打着深情人设的林生斌,一度主导了舆论,

大家一边同情他,一边呼吁要重判保姆。

对于这类重大恶性事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善恶有报”,会按照基本伦理来裁决罪犯。

简单来说就是要以牙还牙,杀人偿命。

可“同仇复仇”的理论,却又会引发更大的愤怒:

杀一个要抵命,但杭州保姆却杀了四个人,且手段残忍,死刑就太便宜她了,毕竟只能让她死一次;

那就只能快点判她死了,让她多活一天,都难以告慰受害者。

保姆本是死有应得,但因为从抓捕她到判决只有一年,还没来得及对林生斌做反复、多轮的调查。


以至于后来林生斌深情人设崩塌,大家开始反过来质疑他时,

却因时间过久、保姆已经死无对证,只能不了了之。

舆论监督司法,本是要公开透明、兼顾人情,

但若过度干预,将会走向不可预测的结局。


因为普通人得到的案件信息,往往是被有心人刻意包装过、希望我们知道的信息,很难确保这些信息是客观公允。

如果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被煽动,成为他达成某种目的的同盟,那就更可怕了。

即便他主动承认了部分犯罪事实,谁又知道,他是真心要悔过,还是要以此掩盖更大的罪行呢?


04

更何况,赋予了舆论干预法制的力量,真的是必要,且正确的吗?

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来,网友感性判案,多会出现量刑过重的现象。

知乎上一个特别诙谐的答案,便假设了这种可能:

当一个人拥有巨大权利而不被约束,反而会让他走向残暴。

见到有人偷电瓶车,那死刑好了,看着都烦。

拐卖儿童,那凌迟好了,人贩子罪该万死,凌迟便宜他了。

什么,你居然敢说我普信,把九族给你诛了,气死我也。

敢问这样的社会还有公平正义可言吗?

依案量刑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验专业性、公义性以及人性,目的是为了提高犯罪成本,减少犯罪。

但并不意味着以暴制暴,让社会文明倒退。

二来,人们一旦依赖舆论干预法制,便很可能引发以身试法的悲剧。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位小男孩遭遇教练长达一年的猥亵,最后还被绑架到当地一间武馆,被多次性侵。

父亲悲愤不已,埋伏在押解罪犯的路上,枪杀了他。
 

见罪犯倒地,父亲没跑没反抗,安静地等警察带走自己,并当庭自首。


这件事引发了轩然大波,民众和媒体纷纷为这位父亲请愿。

最终他被判为误杀,执行五年缓刑和30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

于情于理,这种判决都无可指摘,

但那次特殊的判决结果,是基于舆论压力和人情考量,并不能被普世推广。

不是每一个为孩子报仇而杀人的父亲,都可以被无罪释放。

若这种复仇行为被复制,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判决,

这只会让被害人家庭雪上加霜,再尝失去亲人的滋味。


再者,舆论审判一旦成形,那些没有号召力的普通人,又如何去维权?

没了法制通道,只能任由冤屈沉没吗?

想来大家在面对重大恶性事件时,心生不满要去呼吁重罚罪犯,本意是好的,也是有必要的,

很多案件被重视、公开审理,都有舆论力量在支持。

但若是这种干预过了度,被有心之人领会到这种力量,便会去借力情绪引导舆论,扮惨博同情,

不仅能将自己摘出来,还能利用舆论干预司法,达成某种目的。

长此以往,只会让正义没了底线,裁决没了标尺,越来越偏离我们关注这件事的初衷,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结局吧。

我们要做的是让「恶」被看见,可一旦有专业力量介入,我们便要学会做一个理性的旁观者,适时地等待、倾听。

最后,对于吴亦凡这起案件,希望法律能够给出正义的判决。

这不仅是对受害者及大众最好的交代,也是在警示公众人物:

从艺先从德,从艺先学人。

作者:涵露微微,极光能量特约作者,情感作家,情感摆渡两性分析,不炖鸡汤,却暖暖戳中心怀;不犀利,却直击本质。极光能量(ID:jiguangdanci),每晚九点半,极光能量带您与300万小伙伴一起阅读美文,为灵魂注入正能量。让我们追随光,靠近光,然后成为光。原标题:《死刑?吴亦凡强奸案将迎来大结局,更可怕的事也开始了……》

 

- END -

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斜杠先生

点个「在看」,

从艺先从德,从艺先学人。

延伸阅读
  • 厦门2名教师被指强奸大四女生

    12月4日晚,“厦门知名中学的多名教师在酒后侵犯女实习生”的网帖引发关注。12月5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发帖网友,该网友提供了一张相关内容的截图。截图内容显示,11月27日4时42分,110接群众报在

  • 吴亦凡案二审维持13年原判

    2023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上诉一案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亦凡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附加驱逐出境;

  • 15岁女生在戒网瘾学校遭教官性侵

    今年年初,多家媒体曝出位于郑州市中牟县的河南省雅圣思素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雅圣思”)打骂体罚学生事件,其行为包括“扇巴掌、喷辣椒水、背轮胎跑步”等。1月28日,中牟县通报称,调查组已对网络举报内容及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