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在教育孩子,你只是在制造痛苦……”

育儿 作者:超级育儿师 2021-10-31 15:59:28

文 | 陈小鼠 

前几天,看到一个网友在知乎上提问:孩子犯错了,我把他带到小黑屋看恐怖片当做惩罚,这样教育可能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怎样的影响?

 

看到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网友直截了当地提出:你不是在教育孩子,你只是在制造痛苦。



孩子胆小怕黑、缺乏安全感,让他一个人在小黑屋里看恐怖片,可不就是在给制造痛苦吗?

 

孩子年幼,自我意识处于发展中,爱捣蛋、不服父母的管教。

 

面对不服管教、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难免一时愤怒。这时,有些家长会采用责骂、恐吓、体罚、否定等方式,让孩子听话。



这些方式都是家长利用自己身份的优势,通过让孩子感到恐惧、痛苦,从而达到让孩子乖乖听话的目的。

 

但通过痛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是管教,是伤害。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无意中采取了这种伤害孩子的教育方式。


01

「制造痛苦式」教育,是父母为了树立威信




其实,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家长。

 

前段时间,一位年轻妈妈把女儿拖进大海的新闻登上热搜。

 

网课期间,妈妈在家带女儿学习,但女儿不认真听课,作业也没有好好写。一气之下,妈妈把女儿拖进大海。

 

据民警称,这位小女孩被妈妈拖到大海中时,十分抗拒,一直在哭。看到民警之后,女孩的手一直往民警这边够,却被妈妈一直拽着。



说起这么做的原因,这位年轻妈妈表示,孩子在家不好好学习,还总跟自己吵架。所以就把孩子带到海边,想以此吓唬孩子。

 

这样的行为仿佛是在暗示孩子:如果你下次再不听话,我会继续这样惩罚你!

 

妈妈的做法,其实是利用自己身体力量上的优势,以吓唬的方式,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也会采取类似的教育方式。

 

比如,有些家长喜欢用“你再不……,我就……”、“如果你不好好……,我就……”这类沟通方式管教孩子,让孩子屈服。

 

《契约式教育》一书中提到,有部分强势家长在教育上的错误观点:只有在孩子心目中树立绝对的权威,孩子才不敢犯错。教育孩子时,常常态度生硬,言语粗暴,缺乏感情。



打一顿、骂一顿,确实立竿见影,能让孩子安分下来。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当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很可能继续犯错。

 

痛苦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改正,只是教会了孩子如何避免被惩罚。

 

想引导孩子改变错误行为,给予关爱才是正确之道。


02

「制造痛苦式」教育,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



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长期采取「制造痛苦式」教育,会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不断自我否定,丧失生活的斗志。

 

之前,央视《社会与法》栏目曾报道过一个毕业十年,在家啃老的女孩。

 

女孩名叫范成金,她毕业十年从未工作。她表示,自己不是不愿工作,而是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原来,在范成金小的时候,不论做什么,父母都不满意、觉得没用。久而久之,范成金越来越没自信,也害怕跟人交流。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范成金妈妈还一直责骂女儿:喜欢啥,你啥也干不了!

 


父母的否定与打击给孩子带来了深深的痛苦,这种伴随痛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丧失生活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予电击。数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习得性无助是因为重复的失败,让人陷入失助的境地,从而放弃抗争、自暴自弃。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良的评价与误导,会使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混乱,影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深以为然。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一定要避免威胁恐吓和不良的评价,以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03

孩子犯错,父母该如何正确教育?



打骂、恐吓、否定都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那么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呢?

打骂、恐吓、否定都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那么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呢?


01

用正面语言代替恐吓威胁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用正面的语言跟孩子沟通,而不是用恐吓威胁。

 

比如,当孩子在游乐场流连忘返时,父母不能说“再不走我们就不要你了”,可以换成“我们走吧,妈妈还要回家烧晚饭”。

 

又或者,孩子不好好吃饭时,父母不能说“你再不吃,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可以换成“不吃饭,等会肚子会饿的,吃好饭我们再一起玩玩具吧”。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总之,当孩子犯错、或不听话时,父母不要用言语威胁,更不要用打孩子的方式让他们屈服。用正面、简明的语言代替恐吓威胁。


02

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行动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如果孩子年龄尚小,父母可以一边行动,一边用言语解释,加深孩子的印象和理解。

 

之前,武汉地铁站里,有个小女孩不小心把酸奶撒了一地。

 

地铁站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打扫的,但这位爸爸却说:“没事,我先擦干净。”

 

爸爸一边擦一边让女儿站在旁边看着,他告诉女儿,下次东西撒了要自己打扫干净。

 

 

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值得很多家长学习,比起指责孩子不小心,身体力行教育孩子能让孩子印象更深刻。

 

这种方式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03

让孩子承担犯错的自然结果



父母打骂、体罚孩子,并不能让孩子长记性,只有让孩子体会到错误带来的自然后果,他才能印象深刻,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经分享过她教育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如果孩子磨磨唧唧,写不完作业,她催促、责骂孩子,而是让孩子承担她行为的后果。

 

如果一直写得很慢,要么缩减睡觉的时间,要么写不完被老师批评。但不管是哪种后果,孩子都会长记性,下次就会自己管束自己。



平时孩子犯错时,家长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这么做既能让孩子加深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印象,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将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是成年人,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理性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是与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