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被全网痛批封杀,如今高调宣布复出:她彻底改头换面了?

育儿 作者:斜杠先生 2023-03-02 23:08:22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先生


01

前段时间,小学的一本教材又引起热议。

网友发现,孩子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页插画改了。

从之前的4个人物,升级成了6种不同的职业。

其中,新增的女科学家插画格外显眼。

之前的版本中,女孩代表的职业有教师和护士。

这两个常见的职业,似乎是大部分人对女孩的期待——

娴静温柔、大方得体,最好还能照顾护理家人。

但这种期望更像是固定了她们的人生选项,仿佛她们必须成为这样的人。

现实中,很多女孩都曾听过“女孩不用做这个、做不了那个”的劝告。

甚至是,“女孩子不要学理科”“女性天生逻辑思维差”等刺耳的经验之谈。

图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罗琳·贝尔托齐

在这种劝阻下,做科研这类工作似乎成为了很多女性可望不可及的天花板。

如今,教材职业选择中赫然在目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就是在告诉女孩:

那块悬在头顶的玻璃天花板,早该碎了。

         

02

教材中不是首次出现女性科学家的身影,也曾书写过数位女科学家的故事。

但这是女性科学家第一次只作为一种职业选择出现。

这种改变,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它郑重地告诉女孩,不仅可以学理科,还能选择成为科学家。

另一方面,它也能帮助无数被隐身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得以被更多人看见。

由古至今,钻研科学的女性从不在少数。

如物理学家何泽慧,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地质学家金庆民,世界首位深入南极腹地文森峰的女性科研人员;

英国物理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DNA双螺旋结构的最初发现者。

……

这些被记录在课本或被拍成纪录片的人物我们并不陌生。

但她们只是女性科研工作者这个群体中,被看见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人始终没有姓名。

为什么这个优秀的庞大群体,只有零星几人能被看见呢?


03

《看不见的女性》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解释一部分原因:

女性取得的成就,经常被归功于与她们一起工作的男性身上。

以熟知的居里夫人为例。

在过往的宣传中,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携手完成了镭和放射性的研究。

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她,也被当时的媒体评价为“最大的贡献是当好丈夫的好助手”。

但事实真相与我们所知的,其实完全相反!

居里夫人,全名玛丽·居里,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1896年,玛丽对学界新发现的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倍感兴趣。

但苦于自己没有合适的实验室和设备,她向时任大学主任的丈夫求助。

于是,在丈夫的引荐下,她成功见到了校长,并求得了一个废弃实验室的使用权。

1902年,经过多年的努力,玛丽终于提取出了镭元素,正式宣告新的化学元素的诞生。

戏剧化的是,在那个女性毫无地位的年代,学界肯定她的研究,却并不认可她。

所以即使研究是她独自完成的,原料是奥地利政府免费给的,她的名字也不得不和丈夫挨在一起,甚至她的署名放在最后。

就连诺贝尔奖,也是以夫妻的名义一起参评领奖。

时代的压迫没有让她丢失自我,但至高的荣誉却把她变成了丈夫的附属品。

她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名字玛丽,成了闻名于世的“居里夫人”。

以至于在丈夫去世后,玛丽再谈恋爱时,被民众怒骂“波兰荡妇”,扔石头和烂叶菜。

但是,比起另一个被窃取成果的女性来说,获得两次诺奖的玛丽·居里已经算得上幸运的了。

最近热播剧《三体》里出现了一位优秀的中国科学家,吴建雄。

她是第一位沃尔夫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第一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华人......

上个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邀请吴建雄帮助他们做研究。

吴建雄经过刻苦钻研,推翻了当时被认定了30年的“宇称守恒定律”。

结果在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却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名单中没有她。

可研究的主要和关键部分,皆出于吴建雄。

在诺奖的加持下,杨振宁和李政道成为声名远扬的国人骄傲,吴建雄的名字则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玛丽为科研献出一生,得到的只是“某某夫人”的代称;

吴建雄苦心钻研推翻定律,却成为了同组他人的嫁衣。

她们只是万千被遗忘的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冰山一角。

同样被窃取发现脉冲星成就的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曾说:

“好吧,男人会得奖,年轻女人则需要会照顾孩子就行。”

她们打破了那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却也只短暂地被人看见过一瞬。

对于女性科研工作者而言,在天花板之外,还存在隐形的牢笼。

         

04

女性科研工作者被看见,需要打破的除了玻璃天花板,还有一道黏糊糊的门。

这道黏糊糊的门,就是社会对于女性做科研的种种噪音。

女性可以试着去推开它,但很难彻底清除缠绕的黏液。

即使有玛丽、屠呦呦这么多取得非凡成就的女性,社会对于女科学家的偏见,依然存在。

比起突出她们的聪慧和奋进,有些人更喜欢用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的玩笑,暗示取得成就的女性要么是长相欠佳的灭绝师太,要么是嫁不出去的男人婆。

比起谈论她们划时代意义的成就,有的人更关心她们的生育价值,在意她们能不能传宗接代。

宁:结构生物学家、美国两院外籍院士

这种对女性价值的误解,成为了深深烙印在女性身上的枷锁。

仿佛她们耗时研究毫无意义,就该早早地结婚生子,过于优秀反而会被打上另类的标签。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看见女性科研工作者,认可她们的成绩,加快了击碎这扇门的进程。


05

曾经在知乎上看见过一个高赞的回答:

科学家之伟大,并非用来捧上神坛,而是给世人和后代带来希望。

科学家没有性别之分,但我们仍然想单独赞扬这些杰出女性。

她们带给世界的希望,不仅是划时代的技术,还有鼓励女性觉醒的力量。

一本教材的改动很小,但力量并不渺小。

这张小小的插画,也许会让一个小女孩产生“我要当科学家”的想法,也许会让一个女性明白,其实人生的意义远不只成为服务他人的贤妻良母。

10年前,一句广告词让人记忆深刻:

“长大我要当太空人,爷爷奶奶可高兴了……”

如今,我们也希望所有女孩的选择都能被接受、支持,不管这个想法是普通或天马行空。

我们同样期待着,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不再关注一个女性为何要学理工科。

而是赞叹这个智慧、勤奋的人,正如同其他无数个心怀梦想个体一样,自由地探索世界。      

到那一天,人们能够觉得女性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不是替她们决定应不应该做哪件事。

毕竟,女性的人生,该由自己选择。 

- END -

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斜杠先生

点个「在看」,

女性的人生,该由自己选择。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