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古诗词背后,都藏着哪些有趣的博物知识?

育儿 作者:超级育儿师 2023-12-23 21:55:09

▲长按识别进入团购群▲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乌龟真的能活一万年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臭鲑鱼为什么这么臭还这么好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夜光杯真的能发光吗?


带着你的好奇心,来发现古诗词里的大智慧吧!


点击下图,立刻购买
《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个孩子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年龄最小的“10后”沈子杨。


沈子杨参加比赛毫不怯场,6岁多的他已经会背500首诗。


这位优秀有才华的孩子令不少家长羡慕不已,包括我。

想想我家娃6岁了,会背的古诗十个手指都能数出来。

现在每次教他读古诗,还没读两句,就摇着头说:“妈妈,你读的这些是什么意思,我都听不懂,我想去拼乐高。”


每到这时候,我就不禁感慨:优秀的孩子果然都是别人家的。


直到最近看了《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这套书籍,娃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才发现问题所在。


以前我总是口头念古诗给孩子听,让孩子一句一句跟着背,这样可能让孩子觉得枯燥无趣。


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孩子读古诗词的兴趣也是一样,需要一些好工具的帮助,而书籍就是最好的助力方式。


《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这套书籍是由知名科普作家安迪斯晨风著作的,他用120首经典古诗词串联起浩瀚的博物世界,让孩子读古诗的同时能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同时书中画面也很形象生动,帮助孩子理解古诗意思,可谓是实用与有趣兼具,极大提高了孩子读诗兴趣。


今天,为你推荐《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全4册,从天文地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人文器物四个方面入手,精选120首经典古诗词,每一首都以一个“为什么”为起点,帮助孩子们探索古诗词里的有趣知识。





以诗为线

串起多维的天文现象


古诗词读来朗朗上口,但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有料的古诗词变得有趣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古诗的内涵,为给孩子讲解诗词提供了很多思路。



比如,李白的《古朗月行》里出现了“蟾蜍”意象。如果没有知识背景,很难给孩子们说清楚写蟾蜍的用意,那么孩子们就可能因此放弃深入学习。



作者以“月亮上真的有蟾蜍和白兔吗”发问,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再从蟾蜍的古代内涵说起,原来现代人眼里丑丑的癞蛤蟆,竟然是古人眼里的神兽。


古人认为,月亮盈亏和月食都是蟾蜍的杰作,所以李白才说“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因为蟾蜍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它又被当做月亮的代名词,月亮又称蟾宫、蟾桂、蟾兔等。



作者从《古朗月行》的蟾蜍意象出发,为孩子们展现了月亮具有神话色彩的一面。


而在《水调歌头》中,作者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读月亮,用富有童趣的笔调来解释月亮的“阴晴圆缺”,让孩子们对月亮这个意象的理解更加全面客观。


作者将地球、太阳、月亮比作三个既互相保持距离,又互相吸引的好朋友,它们在“奔跑”中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天文现象。



比如“上弦月”现象,作者是这样说的: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月亮跑到了与地球平行的位置,两个小伙伴排排坐,一起朝着太阳合影。如果地球扭头去看月亮,能看到月亮被照亮的右脸,因此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个形如字母“D”的半圆形月亮,我们管它叫“上弦月”。


取材于诗

解读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


在这套书中,除了普及天文知识,作者还选取了一些动物诗,为孩子们详细介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动物。


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小动物也有很多疑问,家长可能回答不上来。比如:


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没有猫?

为什么公鸡能叫我们起床?

蝉为什么叫个不停?

......


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在书中都有生动的阐释。


作者从经典古诗词中引出一句“为什么”,让孩子们把古诗词的内涵和相关的科普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刷新了孩子们学古诗的认知。



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作者以“小燕子为什么要在屋檐下搭窝”发问,为孩子们解释了燕子衔泥筑巢等知识。


原来,平日里高挂在屋檐下的小燕巢里,燕子夫妻为了保护好一个小家,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相信孩子们以后再也不忍心去捅掉燕子窝了吧?



比如,作者借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来引出蜻蜓,以“为什么蜻蜓喜欢在水边飞?”发问,向孩子们解释了蜻蜓点水的现象。



此外,作者还为孩子们链接上杨万里的另一首诗《嘲蜻蜓》:


饲花春蝶即花仙,

引露秋蝉怕露寒。

只道蜻蜓解餐水,

元来照水不曾餐。


蜻蜓的生活习性融进诗里,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提供了极好的参考。



将诗词里的小细节推到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从诗意的语言中学知识,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们的好奇心走得更远。



联通古今

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里的故事,就像是一座联通古今历史的桥梁,激发孩子们学人文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如解读《清明》这首诗时,作者以“可以祝别人清明节快乐吗”发问,为孩子们梳理了清明节从古至今不断变化的节日内涵。


其实,清明节并非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祭奠祖先的严肃意义。古人眼里的清明节,追忆古人和娱乐放松可以并存。如在南北朝时期,清明节除了祭祖,还能斗鸡、玩蹴鞠;在宋代,清明节更加“热闹非凡”,除了扫墓以外,人们还有放风筝、拔河等活动。


总之,在《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中,人文历史不再是枯燥冰冷的,而是一幅幅有烟火气的文化画卷,能够让孩子读有料的诗,学有趣的知识。


画面生动有趣
提高孩子阅读兴趣
也更有利于古诗理解


儿童的具体形象性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孩子们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最先注意的是图画。颜色鲜艳的事物总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书籍也不例外。


《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一书中,每首古诗都配有一副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图画,极大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提高了孩子阅读兴趣。


作者安迪斯晨风非常有心,这套书籍共有4本,每一本封面都用了不相同的颜色,有黄色、蓝色、绿色、粉红色,而且选用的图画也不相同,看起来应景,整个画面也很赏心悦目,让人忍不住打开来看看。



除了吸引孩子注意力之外,丰富的画面也更有利于孩子理解古诗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古诗中的一些用词跟白话文不一样,孩子难免会理解不了。当孩子一边听大人念故事,一边看图画,也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古诗想叙述的事情或者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读《敕勒歌》,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孩子可能想象不出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色,但是看看书中图画,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了,一看就能感受到草原的气息。



就是这样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孩子一下子有了阅读兴趣,你也不会陷入费劲解释半天,孩子还是听不懂的尴尬局面。一举两得。


每首古诗都有一个“为什么”
满足孩子好奇心
同时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点击下图,立刻购买
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每个人内心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孩子的好奇心是最为强烈的,家长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要让孩子感受到认知的乐趣,积极的接触事实和现象,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好的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好奇心会越来越重,总是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我们该怎么给予正确引导呢?读书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就是这样一套能让孩子好奇心得到发展的书籍。


在这套书中每一首都有一个与古诗相匹配的“为什么”,比如读《硕鼠》,书上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最大的老鼠有多大?“因为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在下一页,这时候可以先不急着给孩子说答案,可以先让他们思考,这就能让孩子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以诗词为引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博物世界带来的乐趣,让他们脑海里的“十万个为什么”与古人的智慧融会贯通。


让我们一起走进《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和孩子们一起品灵动文学之美,观大千世界之奇。


团购价只要89元

点击下图,立刻购买

温馨提醒:

订单请点击“育儿优选”-“我的订单”查询;退换货需内外包装完好,书籍必须是未拆塑封,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非质量问题退换货运费自理~

注意:申请退货最好选择“上门取件”,有运费险!

受疫情影响地区暂不发货,疫情缓和后恢复发货,介意勿拍~


售后问题,请扫码添加小助理处理
*以上信息均为品牌方提供,最终解释权归品牌方所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