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家庭,总在小事上消耗孩子,这是比贫穷更可怕的存在!
了解更多育儿干货
原创首发:CC爸妈
昨天送DD去幼儿园,门口正好遇到一个妈妈在训斥孩子。
早上起来让你尿尿,你不尿,
你不是说没尿吗,怎么这会儿尿裤子啦!
我还得赶紧回家给你拿裤子,一来一回妈妈上班都快迟到了。
下次起床必须先上厕所,不上厕所你就别上学了!
后来可能觉得这句威慑力不够,又补充道:
“再尿裤子,你就光着屁股上学吧,让同学们都知道你尿裤子了”。
听完这句,小男生哇一声哭了:我不光屁股,我不光屁股,别人该笑话我了……
“怕别人笑话,你倒是别尿裤子啊”。
然后吧啦吧啦又是一顿输出。
最后,母子俩气鼓鼓的分开了。
知道的是孩子尿了一条裤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孩子干了什么杀人放火的勾当。
你知道吗?
最糟糕的家庭教育,就是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一、最大的内耗:你所发的脾气,不匹配这件小事
如果说孩子偷东西、故意伤害他人了,我们当然可以狠狠地发一顿火。
但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下班缠着你玩,当天不想吃饭,多吃了一个零食,默写错了一些生字,落了一套卷子,丢了几个玩具,沙发上蹦跶了几下…
仔细想想,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我们也会大发一通脾气,严厉地训斥孩子。
他只是想跟妈妈玩一会,从我们口里出来就变成了“你怎么这么自私,妈妈也很累,你就不能自己玩一会”。
他只是蔬菜不爱吃,就成了“你就挑食吧,身体不好也是你难受,生病也是你活该”。
他只是默写字词错的多,就成了“你是傻还是笨,这么简单的几个字都记不住嘛?”
她只是没及时收玩具,就成了“你这房间都成猪窝了,一个大姑娘,你能不能别这么邋遢”
他只是因为紧张、无聊吃了下手,“手上多少细菌、病毒你知道吗?你想死是不是?”
从早到晚、事无巨细,密密麻麻,孩子都在承受莫名的压力。
我们所发的脾气,完全不匹配这件小事,这就成为了养育中最大的内耗。
耗自己:
我们就像个烦人的纪律委员,每时每刻都在盯着孩子的问题、不足。并第一时间为此发怒,整个人都紧绷且不快乐。
耗孩子:
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如果父母总是在小事情上没完没了地消耗孩子,他们就会时时刻刻感到紧张、做事畏首畏尾。
拿手的怕搞砸;不拿手的更不敢尝试;不敢玩得太high把房间搞得太乱,不敢彻底躺平享受咸鱼时光。
耗家庭氛围:
但凡家庭中有一个这么“事儿”的人,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
一句阴阳怪气的难听话、一个扫兴的白眼、一个嫌弃蔑视的眼神、一个交叉抱胸抬头鄙视的动作,就能随时随地把全家的情绪带到冰点。
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这种随时可能爆发的愤怒,这种家庭氛围中时刻存在的指责,对于孩子是怎样一种伤害?
二、如何把内耗降到最低?
1
就事论事,解决问题
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家庭,共同的特点就是容错率极低。而且出错之后,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泄情绪。
但孩子的很多问题没解吗?
有解的。
3岁的孩子尿裤子。
提前书包里多装上两条备用的裤子行不行?
出门前不尿,半路憋不住要尿,男孩子拿个塑料瓶子接一下行不行?
我们是成年人啊,我们多活了30年的聪明才智不要浪费了呀?
就像昨天雪天出门,下车后我赶紧关门、锁了车。
DD执拗病犯了,偏要他关门、他锁车(把手上那个门锁按钮)。
结果,门他倒是关的上,但锁怎么都不行。
或者是他个子矮手指小,或者天太冷感应不灵敏,总之,怎么都锁不上。
最后把CC气得发火了:你别无理取闹了!你根本锁不上!这么冷的天,你要全家都陪你冻着吗?快走快走!
眼看DD要暴走,我拽拽C爸衣袖,下一秒,DD随便一摸就锁上了!
DD一脸惊喜,CC一脸不可能,我跟C爸,默契一笑。
我趴到CC耳边揭秘:他根本是锁不上的,是在他按的一瞬间,爸爸偷偷在兜里同时用钥匙按下了锁车键!他只是以为是他自己锁的。
CC:还能这样?又学到了一招 糊弄 哄DD大法!
活了三十余年,也算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得出一个结论:
普通人逃避问题、发泄情绪。
聪明人看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顺利解决,情绪自然不受干扰。
而智慧的人,直接消除问题。因为他们能够预判孩子的失误,提前就做到未雨绸缪,又或者他们处世豁达,孩子大部分问题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值得焦虑。
我们做不成智者,至少,要做一个聪明人。
父母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多事既已发生,就学会接受。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甭管娃是闯祸了,还是成绩差,生气发火不仅没用,反而结节乳腺都会找上门。
而解决问题本身并不会消耗我们太多能量,反而是我们不自觉地把事态扩大化后,附加的那些羞耻、懊悔、相互指责等不断地让我们和孩子内耗。
如果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引发大人的愧疚、孩子的羞耻,彼此内耗严重,那这个家庭在精神上一定是贫穷的。
所以啊,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本身上,而不是浪费在发泄情绪或攻击孩子上。
娃打翻了东西就一起打扫;
弄脏了身上,就洗洗;
学习退步了,就一起分析问题,商量解决方案。
让问题去对应答案,让事情变的简单,是每一位父母需要修炼的能力。
2
多看见孩子能做到的,少看孩子做不到的
不要聚焦在孩子的不足上。
把目光放长远,孩子的一次做不好,或是做不到,天不会塌,孩子也不会变坏,甚至任何事都发生不了。
孩子小时候,只要犯的错和遇到的问题,没影响到别人,没伤害自己的,就都是小事。
这句话我说过无数次:家庭和学校存在的意义,就是提供一个孩子可以犯错,但又不会有严重后果的地方。
孩子犯错,一定是因为他在处理某个问题上出现了困难。
如果屡教不改,那只有一个原因,说明他始终没有找到改错的方法。
而这些地方,恰恰才是父母或老师应该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
孩子们现在都是白纸,事事批评,那只是在这张白纸上泼黑墨,最后它只会黑化成一张斑驳的残品;
事事引导,就是在这张纸上布线,最后它能变成一张完美的思维导图。
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见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用正面反馈去引导孩子进步。
你今天计算题对了这么多,进步好大呀,简直让妈妈感到惊叹。
硬笔书法写的越来越好,果然我女儿认真起来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
我发现你不仅是学习认真,生活上更是有责任啊,我看见你帮DD整理好了玩具,你简直是我见过最有责任感的姐姐。
当我们的注意点不再是“挑错”,而是负责挖掘孩子进步的地方,你会发现孩子反而对事情更积极,更有热情,做起来也更快乐了。
3
多进行积极对话
很多人可能说,我一时改不了,控制不了情绪。
那么,还有一个终极大招!
请你熟练背诵以下5句话:
“你做得真好,比妈妈\爸爸还好”——提高孩子的自信
“你的感受我很在乎”——共情孩子感受
“我需要你,有你真是太好了”——增强孩子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爸爸妈妈很爱你”——增强孩子安全感。
语言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曾说过:大脑是可以被语言改变的,它会一直不停地因为外界的需求而改变神经的分配。
这几句说的越多,我们的孩子就会越优秀。
养育两个孩子的这9年,我学会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永远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最后一个小建议,掸一掸灰尘再回家。
成年人很累,真的很累。
但家不是你情绪的垃圾场,孩子不是容纳你坏情绪的受气包。
每天回家放下自己身份,放下生活上的得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开门的一瞬间,记住你不是谁的老板/员工,你不是谁的甲方/乙方,你不用高高在上,也不是卑微在下。
此时,你只是一个男人的妻子,爱你的孩子的妈妈。
好书推荐
超级育儿师,陪你轻科学育儿。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日推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获取育儿交流群链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