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中国医生》哭光纸巾,影市低迷,是时候来个爆款了
暑期档第二波,《中国医生》强势来袭。
由于七一上映的《1921》和《革命者》票房不如预期,这部自带“爆款相”的《中国医生》被寄予了厚望。
在这个本该火爆的暑期档,许多人指望《中国医生》能像2018年《药神》和2019年《哪吒》那样,点燃国人的观影热情,再现疫情之前的票房辉煌。
从首映成绩来看,《中国医生》的确卖得不错。上映一天后迅速破亿,也让票房的后劲有起码保障。
但问题是,一部电影能否引领档期热潮,起决定作用的不是题材优势、首映成绩、宣发力度这些表面文章。
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里,观众与熟人之间口耳相传的观影感受,才是决定一部电影登上神坛或查无此片的关键。
本文有剧透。
1
2019年底,在人们还没意识到疫情爆发的时候,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张涵予饰)已经嗅到了危险。
他果断下令:全院进入战斗状态!对感染者,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人!
豪言一出,医护人员应者云集,但同时也有不少人骂他。
金银潭只是一所规模普通的传染病医院,突然收治大量患者,必然导致全院上下无法自保。
果然,床位不够、人手不够、防护服不够、氧气瓶不够,甚至连电力都不够……
医护人员在难以想象的混乱中,近乎崩溃地坚守着岗位。
终于,他们等来了援鄂医疗队。而朱亚文饰演的援鄂医生陶峻,却是个自负的刺儿头。
他嫌弃医院的医疗条件,笑话临时顶上ICU前线的麻醉师,瞧不起不敢给病人做插管的新手医生(易烊千玺饰)。
全院大会上,陶峻公开吐槽,惹得院长怒拍桌子,祭出一句“他妈的”。
“老子最看不上那些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
吵架归吵架,都是为了治病救人。
面对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医生们倾力合作,想尽各种办法。然而面对未知的病毒,大多数努力只是白费力气。
危重病人一个个死去,医生们咬着牙含着泪,不放弃任何一次抢救。
就这样挺着、熬着、坚持着,情况逐渐好转。
在中国医生的努力下,一个重症老人转危为安,一个重症孕妇生下孩子,一个做了换肺手术的年轻人重归生活……
数以万计的新冠感染者,被中国医生治愈。
他们的胜利,为我们14亿中国人,赢回了放心出门的权利。
2
很难不承认《中国医生》是一部“太好哭了吧”的电影。
张涵予霸气十足的外表下,是原型人物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的残酷现实。
他明知道自己再过五年就会瘫痪,下半生注定是一场悲剧,却没有因此放下抗击疫情的重担。
利己主义盛行的时代,在这位忘我、利他的硬汉院长身上,闪耀着民族英雄的悲壮。
袁泉饰演的主任医生,以及与她并肩作战的医护人员们,脸被防护服勒得像被鞭子抽过,手被消毒水和汗水泡得没有好皮肤。
有家不能回,有年不能过,亲人被感染只能隔着手机哭泣,一转身还要继续抢救病人。
都说他们是白衣天使,而实际上,那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妻子、母亲、丈夫、儿子……
他们的命也是命,他们的悲欢喜乐,跟我们普通人没半点不同。
最让人忍不住落泪的,是那些明明已经竭尽全力,却还是挽救的失败。
当躺在病床上的老母亲,亲眼看着儿子的尸体被抬出去……
当张子枫饰演的女学生,接过父母两张死亡通知书……
当那个终于坚持到拔管、再过几天就能回家的中年男人,突然死于心梗……
我们不可能招架得住这份悲痛,只能伤怀幸福家庭的毁灭,哀叹生命的无常。
大悲过后,好转和团结又让人喜极而泣。
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带领轻症患者跳广场舞,呈现出一片“歌舞升平”。
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新增本土病例归零,医院收治人数清零。
全城停摆的大武汉,重新点亮万家灯火,恢复一切生活秩序。
那一刻,中国人的自豪感,家国兴旺的荣誉感,伴随蒸蒸日上的宏大音乐,会让你不由得泪光闪烁。
3
《中国医生》所取材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确实值得我们感动落泪。
但是别忘了,这个带书名号的《中国医生》,本质上是一部电影作品。
准确地说,是一部正在电影院上映、需要我们花钱去看的商业故事片。
即便片方争取到钟南山院士的亲笔提名,我们也不该模糊掉电影和现实之间的界线、忽略对电影本身的品尝。
这部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的电影,是博纳影业继17亿票房《烈火英雄》和29亿票房《中国机长》之后的又一部主旋律作品。
制作班底上,《中国医生》全面继承了《中国机长》的原班人马,主创阵容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这就意味着,本片或许只是对成功商业模式的再复制,并非具有较强独立性的“疫情史诗片”。
明白这一点,就可以解释,影片仍有电视剧质感、PPT节奏和MV画面的缺陷。
影片前半段,因为有疫情大爆发的激烈冲突,有医生们意见不和的矛盾,支离破碎的故事还可以被掩饰成一种群像。不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讲成什么样,几场重头戏至少能做到精彩抓人。
而后半段,也就是疫情好转以后,一句句高喊的口号,一次次直给的煽情,配合一言不合就唱歌的声画,水准就没hold住。
如果把影片精剪到90分钟以内,再删减欧豪、周也那条孕妇生子的冗长支线,删掉张天爱、李沁等硬插进来露脸(其实主要是露眼睛)的角色,我们或许能惊喜地看到——
英雄院长的“国骂”、援鄂专家的自负、医生内部的争吵、临战脱逃的护工、冲击床位的患者、推倒院长的家属、触目惊心的插管过程……多个反传统的新鲜桥段,密集呈现在大银幕上。
只可惜,没有这样的如果。
《中国医生》的观众就像须鲸一样,大量过滤无意义的水,偶尔咂摸到一点鱼虾肉块。
而这样的观影感受,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在观众与熟人之间口耳相传。
疫情以来,中国已经多次向世界证明,以“熟人社会”为底色的中国人群,拥有朴素而实用的民族智慧。
这种智慧,既可以创造出“举国居家”的抗疫壮举,也能够打碎绑架现实的商业妄想。
我们中国电影观众,虽然喜欢为现实题材而感动落泪,
但别忘了,我们也喜欢把看电影的真实感受,说给身边的每个人听。
那些盯着“电影票房大盘”着急上火的电影人们,什么时候明白这一点,什么时候迎接“后疫情时代”的电影爆款。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Moviebase
点击右下角「❉在看」表白巴塞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