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刷爆热搜的“80”“90”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八卦 作者:mcbang 2022-08-25 18:46:04

击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最潮生活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最火,那一定非“精神内耗”莫属。


无论在哪个互联网平台,“精神内耗”都频频出现,随便一搜,都能出现不少的话题。



“想去寺庙打工治愈精神内耗”一度冲上网络热搜,“二舅治好我的精神内耗”刷屏网络,还有“董宇辉直播能治疗内心焦虑”的视频也爆火出圈。


这些热搜或者视频,因为能够抚慰人心,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在全网获得了指数级的传播和解读,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事件。


显然,精神内耗与焦虑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典型时代情绪。


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时代洪流中的年轻人面临的重要命题。


有的年轻人选择了躺平,有的年轻人选择了对抗,而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他们选择从“榜样”的身上获得力量。


就像最近网络上,我看到一种现象,很多年轻人痴迷于知识栏目,听大师们分享科技进展与人生感悟,比如中国科协联合抖音推出的《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第二季。


《院士开讲》中的这些院士,人生阅历丰富,饱含智慧,是许多年轻人们追捧的偶像。

很多年轻人都通过听院士们的讲课,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比如关于年轻人的焦虑问题,杜祥琬院士就曾说过:


“缓解焦虑,最重要的就是学习,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还要向众多的专家和单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依靠团队,心系国家,为实现国家目标去共同奋斗,我想这样才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自己的焦虑。”



许多网友都评论说,杜祥琬院士这番话给迷茫的自己指引了方向,坚定了继续学习的步伐。



其实,杜祥琬院士的一生,就是对他这番话最好的践行。


很少有人知道,杜祥琬院士也曾面临过迷茫和焦虑。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斜杠青年”,他几乎一生都在响应国家的号召而“转型”。


学生时代,天文学是他最感兴趣的学科,在高考时他填报的志愿也是天文学。


但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更需要工学和理科的人才去建设国家,因此,杜祥琬毅然决然地改变了自己的志愿,选择去苏联学习理论核物理。


学成之后归国,作为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杜祥琬立刻投入到了核武器的相关研究工作当中。


在新疆,年轻的他与邓稼先、于敏、王淦昌等众多“两弹一星”元勋共事,一起将原本是一片空白的核武器事业,化成了那团腾空而起的壮丽蘑菇云。


在那个群星璀璨的“两弹一星”年代,他们一同留下了壮烈而激昂的一笔。



然而,就在氢弹成功试爆后不久,随着“863计划”的实施,原本主要研究核武器的杜祥琬再次响应国家号召——改变了自己的方向,转向强激光领域。



那时的他,早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光环傍身,履历丰富,他原本可以不用这么“冒险”。


但那个时候国家的强激光领域急需高端人才,于是杜祥琬毅然放下之前的成就,走出“舒适圈”,从零开始。


来到一个崭新的领域,任凭谁都会感到焦虑和迷茫。


但杜祥琬没时间过多在意,他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书本与资料,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用学习去对抗焦虑和迷茫。


最终,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激光技术在他们的带领下,走在了世界前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杜祥琬院士将要退休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又一次临阵受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改为全新的“双碳”能源领域。


一次又一次离开原来的领域,一次又一次铸就不朽的传奇。

只有一直在路上,你才能知道什么叫“学无止境”,你才能知道“终身学习”这条道路的风景到底有多曼妙。


直到今天,已经80多岁的杜祥琬院士,依旧在能源领域不断研究学习,为了中国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在《科创中国·院士开讲》里,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以后虽然从事一些其他的工作,也都是国家需要,还是‘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没有离开这八个字。”



无论时代交给他怎样的任务,无论要“从头开始”多少次,他都没有停下过学习的脚步,总是在不断丰富、提升自己。


正所谓“何以解忧,唯有学习”,只有心有所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焦虑的问题。



在《院士开讲》中,同样心系年轻人焦虑和精神内耗的,还有通信网络专家邬贺铨院士。


我记得邬贺铨院士在《院士开讲》中,有一堂课的一个细节,令人动容。


他在探讨“年轻人加班”问题的时候,镜头不经意扫到了邬贺铨院士已经明显泛旧的皮鞋。



这一点被眼尖的观众发现后,很快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少年轻人表示:


“院士的鞋子旧了,但他们的技术却一直在创新,带领着人民生活不断进步。”



是啊,院士都不那么在意身外之物,专注于学习,而我们年轻人有什么好去焦虑的呢?


对于旧皮鞋旧袜子,邬贺铨院士表示这一切早就习以为常了,他说:“我年轻的时候,还属于计划经济的年代,也可以说比较安于这种平淡的生活。”


比起身外之物,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事业与理想,正是这种内心的力量让他始终对中国通信事业抱有无限的热情。


其实早在六十年代,邬贺铨院士就已经尝过了艰苦的滋味。


那时,他们所在的通信厂信息封闭,科研经费与科研设备短缺,很多资料只能通过图书馆里的外文资料区去获取,研究难度可见一斑。


后来,他的单位转到重庆南岸山上,由于当时没有公共汽车,他每次上山都需要爬两千多级台阶。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环境下,邬贺铨和同事们做出了全国第一套脉冲编码调制的24路编码设备,为电话的扩容提供了技术支持。


◇  二排左一为年轻时的邬贺铨院士

后来转战“SDH”技术,他们在没有经验、没有时间,没有多余经费,又面临国外技术封杀的情况下,成功创造出了国内首台STM-1/STM-4复用设备样机。



再艰苦的条件,再严厉的技术封锁,都无法阻挡住他一直向前走的脚步。

自始至终,他都在用一种绝不认输的态度,去迎接挑战,做出一个又一个新成就。


在《院士开讲》,即便已经年近八旬的他,仍在寄语年轻人不要有“年龄焦虑”。


他说: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优势,无论如何,还是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拥抱新事物,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同样因为关心年轻人“精神内耗”而上了热搜的,还有81岁的“诗人院士”王玉明。



在谈到“精神内耗”时,他对年轻人们抱有着极大的同情和理解,觉得他们压力非常大,所以才会陷入“内耗”。


他寄语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热爱,过上诗意的生活,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去对抗虚无的“内耗”。



同时他也提到,外部环境也应该给年轻人一些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让他们能更好地过上“诗意的人生”。


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本身,就是如今年轻人面对的诸多问题的最好答案。


随着《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第二季的启动,邬贺铨、杜祥琬等五位泰斗级的“80”、“90”后院士纷纷在抖音开讲。



他们不仅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去治愈年轻人的迷惘与焦虑,同样也用最生动有趣的话语向年轻人们普及当下最尖端的知识。


比如我们都很好奇的“元宇宙”这个概念,很多人都觉得它能带来一股“赛博朋克”式的虚拟世界潮流。


但邬贺铨院士却告诉我们,现在的元宇宙技术还很不成熟,想要完整体验到“元宇宙”的魅力,可能要等到6G时代。



又比如我们又爱又怕的核能,其实很多人都对核能不太了解。


但杜祥琬院士却告诉我们,核能作为一种的颠覆性技术,对中国的未来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人造太阳”——受控核聚变,将进一步打开未来能源的大门,甚至改变人类的未来。



也就是说,日后,“停电”、“限电”很可能将会成为再也不被启用的历史名词,光是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还有,对于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龙乐豪院士也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建造的中国空间站,是全世界唯一由单国建设并运营的空间站,甚至完全可以媲美由14个国家共同建成、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国际空间站。



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完美的诠释了那句——“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院士们的讲述,既干货满满,又生动有趣,满足了无数年轻人们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好奇心。


年轻人们作为《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的最大观众群体,他们从院士身上汲取的,不仅仅是尖端的科技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院士的智慧和人生阅历中,找到了治愈当下压力和焦虑的“解药”。



自从《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第二季开播以来,就频频登上热搜,在抖音观看人次每期都超过千万。


从邬贺铨院士的旧皮鞋,到龙乐豪院士解读问天实验舱发射的意义,再到杜祥琬院士讲述的“两弹一星”时期为何群星璀璨,每一条都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我很喜欢看这些评论区的留言。


因为你不仅可以看到这些年轻人从院士们身上汲取到了知识,获取了能量。


还能看到他们因为院士分享的故事和经历,解开了内心的迷惘,坚定了为国家继续奋斗的信仰。



而这,也正是为国家科技发展操劳一生的院士们最乐于见到的。


其实他们一直都关心着年轻人,期待着科学的路上能够后继有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出“内耗”和焦虑,过上有价值的人生,为国家的崛起和科技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而《科创中国·院士开讲》这样的节目,正是给院士们与年轻人之间搭起了一座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进步的桥梁。


在桥梁的这一边,院士们不仅向年轻人们传授着知识,更是将他们的人生智慧和生活感悟一起传递给了年轻人。


而桥梁的另外一边,年轻的人们不仅通过院士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是从院士们的身上获得了宝贵的智慧。


院士们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在《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为仍在人生这片大海上航行的年轻人们,点亮了知识的灯塔。


《院士开讲》只是近期受关注的知识栏目之一,像《院士开课啦》《科学1小时》等等都在抖音等平台受到大量关注。


短视频的直观高效为知识传播提供了加速度,也让院士、教授与年轻人相遇。


当前路被前辈所照亮,年轻人们的远航,也必然能够换上更坚实的船帆,航向更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新书《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现已温情上市!。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商务合作联系QQ:3174712847

看更多文章

(点击下方标题)

“想出轨怎么办?”生个孩子就好了。

王子文吴永恩公开冷战,两人相处模式引争议,我们都被骗了

59岁“许仙”近照曝光,全网唏嘘:什么才是最痛快的活法?

潘粤明和小10岁女友好事将近?女方颜值不输董洁,身份被扒


星标我们了吗?

点在看了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