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亲密的关系,越需要就事论事
作者:妙黛
首发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有这样一对夫妻,每天都因为挤牙膏的事情吵架。
妻子觉得牙膏一定要从底部开始挤,而丈夫喜欢从中间挤,用到最后的时候再捋上来。
于是,牙膏就成了一个小小的战场。
妻子每天把牙膏从下面挤到上面,丈夫每天从中间一发力,牙膏瞬间被挤成不规则形状。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让这对夫妻每天早上都看对方不顺眼。
其实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家里准备两管牙膏,自己用自己就好了。十几块钱,就能解决每天早上的争吵。
可是他们不会这么做,依然选择借由牙膏发起争吵。
妻子觉得,“你不是说爱我吗,这点小事都不能为我改变。反正你从哪里挤都无所谓,那从底部挤有什么大不了?”
而丈夫觉得,“为什么我在家里连挤牙膏的自由都没有,你对我连这点事都不能包容吗?”
本来就是挤牙膏的一点小事,妻子延伸到自己不被爱的感受,丈夫想到了自己不被接纳的体验。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花十块钱,去解决这个困扰他们许久的战争?
精神分析学家比昂提出过一个概念,有限和无限。
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就是在把一件有限的事,朝无限的方向延伸。
这对夫妻是谁?
他们是你是我,是大多数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
我们总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然后延伸出一系列的感受,从而滋生出质疑和愤怒,让关系产生裂痕。
我们把有限的事情,到底在往什么方向扩展呢?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总是因为用水的问题吵架。
丈夫洗碗或者洗漱的时候,喜欢一直开着水龙头。妻子觉得这样太浪费水了,每次都要求他关上。而每次妻子关上水龙头,丈夫都会立刻打开。
因为这件事,他们甚至多少次争吵到想要去离婚。
用水的问题,他们分别于延伸出什么感受了呢?
妻子是被奶奶带大的,奶奶是一个非常节俭的妇女。蔬菜永远吃的是快坏的,一盆水要利用好几遍,才舍得倒掉。
如果哪位家庭成员浪费了水,奶奶就会絮絮叨叨好久,仿佛一盆水会导致这个家明天就吃不上饭。
所以说对于妻子来说,丈夫浪费水的行为,就是在召唤她的童年阴影。那是一种被责备,被嫌弃,接近死亡的一种恐惧体验。
同样,对于丈夫来说,水也有着更深的意味。
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有轻微的洁癖。父亲工作很忙不经常回家,但是每次只要回家,都会很认真的洗手。
如果听到家里持续将近一分钟哗啦啦的水声,那就是父亲回来的标志。
所以对于丈夫来说,一直开着的水龙头,是家庭团聚的标志,是对父亲的渴望。
夫妻两个人因为用水问题吵架,表面上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实质上,却是妻子被责骂的恐惧,与老公对父爱渴望的碰撞。
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像一座大大的冰山。
大家都只能看到水平面上方的部分,这部分就是“有限”的。
而藏在水平面下方更巨大的部分,才是我们会延伸出的“无限”感受。
这个“无限”,是我们潜意识里深埋的感受。可能原生家庭不被接纳的体验,可能是过去的创伤性事件,可能是以前求而不得的渴望……
如果总是用“无限”的部分在沟通,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冰山的碰撞。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沟通、察觉的方式,让对方水平面上方有限的部分多暴露一些,但是却不能假设对方能看到自己冰山的全部。
除了把感受扩展到无限大,我们还倾向于把距离缩到无限小。
人与人之间精神距离最小的时候,就是小婴儿与母亲亲密无间的时候。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小婴儿一哭闹,妈妈就立刻满足他。那是一种共生关系,是一种绝对的控制。
两个人在恋爱的初期,热恋的时候就很像小婴儿与母亲的共生状态。
我们恨不得整天黏在一起,愿意满足对方的所有愿望。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融为一体的感觉逐渐退却。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愿意被对方控制。
两个人意识到彼此的不同,意识到对方总是有“不听话”的时候。
那种感觉就像小婴儿,哭闹着也无法得到母亲的安抚一样,是一种恐惧的体验。
于是,夫妻或者恋人之间,就会不断争吵,渴望改造对方。
就像上面提到的牙膏事件,本来多买一管牙膏就能解决。
可是他们偏偏要用这个事件来控制对方,希望自己能赢得胜利,宣誓主权。
两个人的争吵,都是不愿意放弃控制对方,希望让两个人的距离无限小的表现。把距离缩到无限小,是不健康的表现,早晚会导致关系的破裂。
不仅是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把有限的事情转化为无限,都是极具摧毁性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他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放学之后就必须立刻写作业,用一分钟做别的事都不行。
可是,孩子在学校累了一天了,想要放松放松,或者喝个酸奶开心一下。
就因为这件事,父子俩经常展开拉锯战。只不过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这位父亲赢得胜利,他用吼叫声逼孩子乖乖听话。
这背后的心理就是:你要听我的,我要掌控你的言行。
其实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给孩子十分钟整理自己,应该也不是什么毁灭性的事件吧。
可是我们却总是在因为这些不重要的事情,伤害着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
我们说了这么多“无限”,那么有限是什么呢?
有限就是不随意扩展自己的感受,不肆意评价对方的行为。
有限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对方一些自由、尊重和接纳。
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要就事论事,不要借题发挥。
每当想要争吵的时候,都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件事到底是什么,我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就像前面提到的水龙头事件,那位妻子可以察觉一下自己,暴怒的背后可能是奶奶带给自己的生存焦虑,可能是被指责的恐惧感。
老公也可以察觉一下自己,执意如此的背后,可能是对父亲归家的渴望,也可能是厌恶被指责的感觉,借此表达不满。
察觉自己的感受,然后跟对方分享一下。两个人商量一下解决的对策,让事情到此为止。
不无限扩大感受,也不无限缩小距离。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如果我们能够只聚焦当下的事实,如果我们能够就事论事,可能80%的争吵都不会爆发。
经常为了一些没有对错的事情争吵,可能有一个人会把对方怼的哑口无言,看起来是“赢了”。
实际上两个人都做着消耗感情的事情,都输得彻头彻尾。
很多事情,如果我们用“就事论事”和“聚焦当下”的角度来看待,就会减少很多困扰。
对方与我们意见不同,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对方没有按照我们认为对的去做,并不能说明他们人品有问题,也不能说明他们不爱我们。
仅仅是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个体,我们理应保持心理距离。
*作者简介:妙黛。
本文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超过2000篇原创亲子/两性/个人成长心理文章,7年陪伴,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张德芬空间】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