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聊到,无论你现在表面上是多么优秀,但如果不完成原生家庭及父母的功课,命运还是如旋转的铁笼,你仍然在笼子里面奔跑。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接受父母的功课呢?就是无条件的接受他们吗?不是的。第一种表现就是在我们的童年中,觉得自己缺少父母的爱,缺少关心,缺少认同。当我们成人以后,我们仍然想要去寻找父母,想要去寻找那个权威的认同。所以当我们成人后,我们的内在仍然处于非常弱小的孩童状态。我们渴望来自权威的爱,我们会在关系中、在事业中反反复复地寻找认同。这种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很强烈的依赖,他们总想去找一个能够无条件爱他的人,总把自己当成孩子。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要在关系当中反复地去寻求认同,找一个无条件爱你的人,甚至不停地去陷入不同的关系,这条路走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对方也无能无力,他也没有办法不停地接受来自你的测试。因为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男女之爱和父母之爱也是不一样的。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满足你内在对爱的渴望,也没有人能填补你深深的匮乏。他们认为是父母让自己不能变得更好。他们怨恨父母没有正确地对待自己,还有可能遭受了来自父母的暴力对待,他们还怨恨父母之间的行为,怨恨父母之间不够亲密,不够完美,于是慢慢就形成一种怨恨的受害者模式。这种模式会让你逐渐变成一个爱抱怨的人,你开始失去力量。同时,你的抱怨又会引来源源不断的可以抱怨的事情,引来更多的不公平,更多的忽视,好让你能够维持在抱怨者的角色里。第三种表现跟前面几种相反,他们觉得自己还需要父母,他们只能依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事情,他们不能没有父母。他们没有主见,缺乏力量,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决定,只能依赖权威。所以他们做事需要被允许,需要等待。他们害怕权威,又渴望权威。还有些人,选择那些离经叛道的人生,看上去很独立,像是自主做了选择,其实只是换了个方向而已,他们只是想和父母的选择不一致就好,其实他们还在命运的牢笼里。第四种表现是害怕父母失望,想为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期待他们能够幸福和快乐,期待他们的婚姻能够改变,想要为家里去承担那些债务、纠纷。第五种表现是会无意思地去复制,用出于潜意识里地忠诚,去复制父母的情绪,复制他们的焦虑、愤怒、紧张、抱怨、恐惧,复制一方对一方的恨转移到自己的伴侣身上。有的人甚至会复制父母痛苦的命运,复制他们的疾病,复制他们的厄运。其实父母也给了我们很多好的东西,但是当父母受苦的时候,如果孩子同时受苦,内在的良知会让他觉得平衡。所以,当一个人内在的动力已经被决定,命运的车轮就在这个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作,一个人的命运也就定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