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中国被封神,背后是三十年秘辛

八卦 作者:虹膜 2022-11-29 22:11:40


灰狼


虽然「神」在商业流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一个无限贬值的称谓,但在中国观众认知的导演谱系里,詹姆斯·卡梅隆仍然是唯一的那个「卡神」。
他的图腾顺位远在我们熟悉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雷德利·斯科特、克里斯托弗·诺兰之前。
詹姆斯·卡梅隆与克里斯托弗·诺兰
这种独领风骚的膜拜可以归结于两个原因: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的现象级作品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造就的空前影响力,以及卡梅隆本人和中国(中国观众)的某些历史亲缘性。
前一个方面比较直观,作品硬、票房高,天生的底气;后一个方面相对复杂,涉及中国电影市场的改革、媒介技术演进、心理与审美的变化等等,是一个多元的历史文化问题。
《泰坦尼克号》工作照
最典型的是,卡梅隆在做那些丰碑式巨型作品的时候,总是围绕一个精密的体系产出一系列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可能是一些「调查物料」,但又起到了一个纽带式的功用,甚至跨越一个极长的时间维度。
比较典型的就是《泰坦尼克号》的诸多衍生品一直持续到今天,内容多元,其中的一部《六人》甚至是直接与中国挂钩,讲述了这艘历史巨轮上六名中国幸存者的故事。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六人》并非卡梅隆导演的作品,但他挂名执行制片人,也证明该作属于他「泰坦尼克宇宙」的一部分。
泰坦尼克号上当时有8位中国人,其中6位幸存下来,却因75%的生还率(远高于整船男性的20%)以及中国人的身份事实引起西方媒体的轩然大波。在排华法案的大背景下,他们被遣返、被诋毁,被历史隐去,以至于《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这艘船上有过中国人。
但卡梅隆明察秋毫,如果重看此片,我们其实能在船上的众人当中发现中国面孔,这个细节的呈现以其潜台词的形式,指向了卡梅隆制作过程中的精密调查,也成就了日后《六人》中为中国乘客进行的系统性历史翻案。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这个小小的插曲以事后的形式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也让卡梅隆的神话姿态更为牢固;而像《深海异形》《深海挑战》这些舍命追逐海底的冒险纪录片,又将卡梅隆本人置于一个「极限探险家」的孤勇者位置——作为第一个孤身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世界级探险家,他同步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而非作品)的神话,在行动力的领域,他似乎超越了历史上的弗拉哈迪、让·鲁什、赫尔佐格这些各地疯狂探险的电影人类学家。
因为梦系海洋,卡梅隆的电影世界都是以海洋文明为基本蓝图,而沉船则是一个巨大的潜意识征象。
他十四岁时做的梦是《深渊》中搁浅的潜艇,而他的首部长片作品《食人鱼2》则是搁浅海底的船骸,内部滋生了人类高科技文明创造的最邪恶的鱼卵。
《食人鱼2》
《食人鱼2》的场景从上一部的湖泊变成海洋,导致了食人鱼变成了所谓的「战斗机」,国内观众的群嘲,让这部电影成为「完人不完整」的一个宽慰梗,也可以转换成一个所谓的「励志神话」。
但仔细观之,《食人鱼2》并未有想象的那样糟糕,即便其本质上是低成本B级片的样貌且混杂了意大利低级色情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深海沉船、深潜、拯救和飞跃的动作,构成了卡梅隆作品中严肃的场景和姿态的模板。
据称《食人鱼2》罗马首映之日,卡梅隆病倒了,他在病中梦见一个从爆炸后的熊熊烈火中走出的金属机器人——这便是《终结者》的那个标志性场景。
卡梅隆在中国的声名大噪离不开《终结者》,是因为这部拍摄于1984年的影片不仅是录像带时代的宠儿,而且还于1992年6月在中国上映过——这可能很多人不太记得了。
《终结者》
但《终结者》系列和中国观众之间或许存在一个奇妙的时间差,在《终结者》第一部于内地悄无声息上映之前,续集《终结者2》已经问世,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的非公开市场,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功。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终结者》在不少当年中国观众来看是一个回溯的系列,也就是先看了录像带版的《终结者2》,再返回或在影院观看了《终结者》,这造成一种逆势营救的印象相应,颇为神奇。
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个系列在内地观众这里最开始耳熟能详的名字并非《终结者》,而是《未来战士》,后者作为流行的港版译名,和一代人的录像厅文化史彼此印刻。
《终结者2:审判日
虽然已经见识了克里斯托弗·里夫扮演的超人这样的超级英雄,但国人真正震撼的是这种带有B级风格的暗黑情结,火中走出的机械骷髅、可以被无限劈砍重组的恐怖液态金属、被枪托暴揍的无人机、皮开肉绽的赛博格施瓦辛格,和所有的火光、电光、机械场景、雾气构成了那个时期的独特美学。
卡梅隆奉献的不仅是确立了一种暗黑机械的旨趣,而且缔造了一种融合人-机器的赛博格荷尔蒙主义,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封神之作和施瓦辛格作为顶尖动作演员的尖点彼此重合,奥地利的选美冠军必须成为T-800,才能和那位以腱子肉享誉世界的铁血史泰龙平起平坐。
90年初,拜街角巷尾无处不在的录像带店和地方有线电视台所赐,很多年轻男性观众把《终结者2》翻来覆去看了几十遍,抄写和背诵片中台词更是常态。
随着介质更迭,从VCD到DVD再到网络下载和豆瓣高分封神,这部影片跨越了整个90年代和20世纪的长达30年的记忆弧线,几乎能贯穿一代中国人的迷影史——就像今天人们迷影会从娱乐和品质等高的豆瓣Top 250开始,最初的迷影者来自于好莱坞的「钢铁年代」,以《终结者2》为代表,和同步封神的港式动作片互动回响。
《终结者2:审判日
《终结者》第一部1992年在国内上映的情况,相关资料寥寥,但的确有数量颇多的内地观众在影院见识过这个系列的初始作。
它的名声或许是续作提起来的,但《终结者》的视觉和内核同样可观,打开电视,人们经常见到施瓦辛格那张表情僵硬的脸,那种强有力的动作姿态和「I will be back!」的口头禅。
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类剪辑节目中(以20-30分钟的模式叙述剧情,类似今天X分钟看电影的加长评述版),两部《终结者》都是备受偏好的材料;而在后期地面电视推出的分段式电话点播模式中,这两部作品也都占据了近乎头条的位置。
在两部《终结者》之间,《异形2》和《深渊》面临的或许是认识上的不一,观众看录像和影碟,会将《异形2》视为一种爽片,但《深渊》看的很闷,但恰恰是在卡梅隆世界建构的过程中,在对他海洋迷恋的认知中,在一种迷影教育的精进中,国内影迷逆转了这类印象。
《异形2》
如今《深渊》与《异形2》基本达到了豆瓣上的等分,虽然观众数量仍不如后者,但在资深的迷影者那里,《深渊》是远远超过《异形2》的。
《深渊》
这两部影片只是间奏,但另一部同样可以视为「间奏」的《真实的谎言》却在国内掀起了独步的「中国热」。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剧本并非原创,而是翻拍自法国经典动作喜剧《间谍一家亲》(1991),从两相对比来看,卡梅隆的翻拍足够忠实于原作,区别在于法国版更加轻盈,卡梅隆的版本更加有型。
《真实的谎言》
这不光是施瓦辛格的动作场面带来的,而且更多时候来自文戏,比如那场著名的探戈舞中,西装革履的施瓦辛格演绎了那首著名的探戈舞曲Por una cabeza(影片中由伊萨克·帕尔曼演奏),这种文武双全可靠型男的质感,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施瓦辛格日后参选州长并赢得胜利的资本。
《真实的谎言》是1994年我国开放进口大片之后的首轮重磅影片之一,凭借特效和高能的文本重塑,它在中国获得了1.05亿的票房成绩,是国内有正式票房数据以来首部过亿的影片。
真实的谎言
它更重要的可能是推动了票价,国内电影票从原初的平均几毛钱变成了1995年左右的5-6元,但进口片以碾压性的姿态呈现了票价的双倍乃至三倍的水平。
好莱坞电影自开放门路,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兜底产品,至少在宁浩、徐峥、沈腾等人后进奋起之前,这种碾压式格局至少持续了十五年。
正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泰坦尼克号船头说出那句「我是世界之王」,但这何尝不是卡梅隆自己愤懑的呐喊呢?
《泰坦尼克号》遭遇漫长的制作周期和资金断流,差一点成为一个流产的巨物,卡梅隆大量的工作是潜水、训练划水,将剧组变成了一支部队。
《泰坦尼克号》
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励志的电影人,放弃酬劳营建了大厦,他心中在意的是宏大的蓝图,甚至演员方面都能省则省:年级轻轻童星出身的迪卡普里奥和演绎经验并不算丰富的温斯莱特,甚至全剧组演员的片酬加起来也没多少钱。
就当是格局来说,《泰坦尼克号》没有绝对的明星,但影片本身所展示的「巨物膜拜」和它最终荡气回肠的悲剧情怀,真正让它成为世界之巅。
在北美上映数月之后,国内观众已经通过各种杂志和报刊听说了这则美妙的灾难爱情故事,而在1998年4月3日中国上映的时刻,国人的讨论的中心事件就是:你有没有看过《泰坦尼克号》?
熟悉那个时代影院状况的人,或许对当时的情境有着更完整的感知,对于小镇上的诸众(包括我)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
《泰坦尼克号》确实在国内大量的影院上映过,它的引进本身就是引进进口片之后的一个最大的院线计划和最大的文化事件,以至于能够覆盖到那些乡镇上仍在重演五六十年代革命电影的旧礼堂。
在我记忆中,本地的残旧影院上映《泰坦尼克号》是它挪作他用继而被推倒前的回光返照,但我年龄尚幼,没有零花钱,也没有时间,最终和它失之交臂。
隐约中记得四处张贴的电影海报,但我真正被告知影片系统内容,是我小学代课语文老师课堂上的事情,老师说:「今天不讲课本了,给大家讲一部风靡全球的电影,《泰坦尼克号》。」
即便年幼不懂爱情的人,大概也能被讲述中的杰克与露丝的爱情打动,但让人咯噔一下的是老师嘴里吐出的「裸体」。
《泰坦尼克号》是一个启蒙神话,在众人绘声绘色的描绘中,力比多会移动到「裸体」这个点,哪怕未必是严格色情式的。
到后期可以通过VCD光盘或电视看到影片的时候,观众的第一印象或许是没有找到裸体和做爱的景象,年轻一点的对温斯莱特拍在玻璃窗上的那只手也不知所云,年长一些的观众则觉得自己看了「删减版」——围绕这个启蒙的印象,删减版这个概念第一次成为了迷影文化中的关键词。
在1998年,「《泰坦尼克号》热」的出现基于多重元素,比如说一种电影推广的出现(即便是原生态的)、领导人的青睐,以及它确实具备感染力的内容(生离死别的爱情和灾难故事),但这种历史巨轮的文化象征同样成就了一种规模化的礼拜。
换句话说,这是国人认知「巨片」的一个初始模板,人们借此进一步将对电影的理解从剧情延展到服化道和场景美学,当然也包括詹姆斯·霍纳的电影配乐以及席琳·迪翁世界名曲的全景构造。
这似乎是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珍奇屋,奠基了卡梅隆大名的人尽皆知,他是一个精于雕琢的魔法师,也是创造18亿美元票房的冠军导演。
回到1998年的横断面,这一年以王菲那英合唱的《相约98》开场,终于《泰坦尼克号》的神话。
就此我们可以说《泰坦尼克号》创造了一个时代,或者创造一个时代的观众,它的问世瞬间取代了《终结者2》在中国的迷影起始点的位置,造就了一种长线的记忆编织。
这仅以2012年《泰坦尼克号3D》重映时的热度就可见一斑,3D版国内重映票房为9.7亿元,比之国内初映的成绩翻了近乎三倍。
新旧《泰坦尼克号》之间,是《阿凡达》这个宏大的终极交响曲,如果说卡梅隆一路走来的几个高峰,是以《终结者2》奠基了一种类型,以《真实的谎言》实现了硬核大片的同步,以《泰坦尼克号》缔造了巨片航船,那么《阿凡达》以某种幻化的做法推进到海洋生命为基地的宇宙论,则近乎是必然的结局了。
《阿凡达》
《阿凡达》在中国上映之日,与世界全然同步,2D、3D和IMAX全面上阵,人们谓之为「天神下凡」,这里的「神」指的当然不止是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和各种奇异生灵,也是在肯定卡「神」的不朽地位。
《阿凡达》在国内拿下13.38亿票房,让所有的质疑烟消云散,卡梅隆作为特效梦想家的地位,就此耸立云端。
卡梅隆的这个项目是一个终极计划,预示着他此生只会专注于这一个文本,因此它是一个持久的研究计划、生物学计划、人类学计划以及艺术和技术创造计划的综合体。
卡梅隆实现了多元学科和长期作业的实验室,成为以短平快为特点的现代消费时代的一个独特的孤案,就此来说,卡梅隆的电影出炉很慢,几乎十年磨一剑;但与此同时,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能让电影的感知美学和技术一下子推进十年。
国内对卡梅隆的认识,是一种标准的「技术-神学」崇拜,而不再是过去的奇迹票房导演式崇拜,这些都是《阿凡达》的感知互动造就的。
应该说,我们从《阿凡达》回溯的时候,能够发现他基于海洋文明的宇宙谱系,但技术的维度则是一早就有的。
中国电影目前的票房达人,《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便是因为痴迷《终结者2》和之后不停断代革新的卡梅隆而走上了电影道路。
卡梅隆对中国影迷圈的影响,是一种复归重临的循环奇迹,中国电影票房11次创造纪录新高,卡梅隆一人就占了3次,如今《阿凡达2》卷土重来,在市场凋敝到近乎荒诞格局下,很可能创造他的第4次神迹。
《阿凡达2:水之道》
卡梅隆是中国影院系统的拯救者之一,为此人们会感谢他,但更重要的是,卡梅隆作为一个影响中国影迷的最重要的图腾式人物,和中国电影之间保持着最友善的敬意和频繁的互动。
而在这种彼此之间以迷影为桥梁的共鸣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对技术、生态、多元文化和生命共同体的某种终极共识。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十二年,有遗憾,但仍是美剧丰碑
爽剧这么大脑洞,韩国人永远令人叹服
从不翻车的布兰切特,是否经得起全方位挑剔?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