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长子陈昊苏谈《破晓东方》:振兴伟业还向前,后辈新征一路先
陈昊苏表示,这些天他始终关注着电视剧《破晓东方》。“解放上海在中国的革命历程中是一个大关。父亲受到党中央和人民的信任出任上海市长,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破晓东方》能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等方方面面的重视,并在2022年尾声、2023年开年这样一个向阳而生的时候播出,意义不凡。我们作为后人,非常感恩,在此向所有充满热情的工作人员、演职人员表示感谢。”
“上海的原工部局大楼,大理石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父亲的手书‘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那是他任职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时的题词。”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说,陈毅总是想着人民,凡事从老百姓利益出发,“70多年过去了,如果《破晓东方》这部电视剧能让今天的观众了解当年他作为市长尽心尽力为上海市民、为城市发展建设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想他会欣慰的”。
今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元帅逝世51周年的日子。以陈毅为第一主角的电视剧《破晓东方》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特殊的日子里,陈昊苏赋诗一首缅怀父亲、致敬先辈——
建党百年添两岁
振兴伟业还向前
迎春南国英雄血
欲晓东方创意天
青史传承中华卷
文明进取亚欧圈
元戎老去存遗爱
后辈新征一路先
▲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
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陈昊苏表示,这些天他始终关注着电视剧《破晓东方》。“解放上海在中国的革命历程中是一个大关。父亲受到党中央和人民的信任出任上海市长,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破晓东方》能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等方方面面的重视,并在2022年尾声、2023年开年这样一个向阳而生的时候播出,意义不凡。我们作为后人,非常感恩,在此向所有充满热情的工作人员、演职人员表示感谢。”
在陈昊苏看来,正如剧中讴歌的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历史其实从未走远,它始终关联着今天的生活,“这部电视剧比较充分地展现出了上海解放第一年时斗争之艰难、意义之重大。前辈为宏伟目标付出了极大牺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斗争和使命,虽筚路蓝缕,但大家都信心不动摇地跟着党前进,去建设我们的国家、城市。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振兴伟业还向前,后辈新征一路先,这是这部电视剧给予人们的教育意义。”
“我总是被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反复感动”
1942年,陈昊苏出生在苏北抗日根据地。1949年8月,他随华东保育院来到上海。“我们这些孩子从解放区被带到上海,一路上坐着部队的车、唱着胜利的歌,非常自豪。”陈昊苏记得,保育院的老师们给大家准备了吃的用的,还特别强调了纪律,“解放军进上海有严格的政治纪律,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是有纪律的。不能乱跑,还要严格保密,不能告诉别人你是从哪里来的,更不能说出你的身份。因为虽然解放了,但城市的秩序还是很混乱的,有时突然就会看到一堆人在抢购……”
胜利、繁华、纪律、混乱……这些关键词是2023年的陈昊苏对于1949年的片段印象。他坦言,彼时七岁的自己其实尚无法懂得上海解放初期局面的错综复杂,也未必清楚了解父辈在为之奋斗的事业究竟是什么,“电视剧《破晓东方》唤起了我的儿时记忆,也让小时候懵懂的认知变成更为清晰立体的历史的来龙去脉:父亲母亲和叔叔阿姨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祖国的光辉明天、城市发展的未来作贡献”。
▲陈毅、张茜在解放上海时的合影
观看《破晓东方》,陈昊苏既是历史的亲历者、革命家的后人,也和无数观众一样,是生活在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今天的普通人。他用毛泽东诗词来形容自己观剧时的感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电视剧聚焦的历史跨度虽只一年多,但有限的时间里,从“打破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解放上海、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共产党“关关难过关关过”,交出了人民满意的历史答卷。“希望大家看剧之后,能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来之不易。而我,总是被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反复感动。”
1949年5月,第三野战军开始艰苦卓绝“战上海”。在党中央指示下,严明的军纪是陈毅带领人民军队送给上海市民的第一份“见面礼”。在市区不使用重武器、不入民宅等规定令上海市民对共产党人好感倍增,也让国际社会见识到红色中国的第一份“上海公报”。电视剧拍人民的胜利,将浓墨重彩的笔触给了英雄。
陈昊苏说,他为野战军的将士们落泪,为李白烈士的慷慨陈词深深触动,“英雄们的篇章拍得非常感人,这是电视剧的一大亮点”。为了使大上海完好地回到人民手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用重炮,战士们献出年轻而崇高的生命。望见红旗插上百老汇大厦楼顶,战士们向红旗敬礼那幕,陈昊苏激动得不能自已;看到李白烈士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逼供从容地说“我可以看不到解放那天,只要人民能看到”,他流泪了。剧中拍到陈毅在烈士公祭式上致辞,和徐亦德、裘慧英等烈属有段对话,这段致敬牺牲在黎明前先烈的台词,也让陈昊苏久久难以平静,“我认为非常动人、出彩。今天的上海是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一座伟大城市,这样一个光荣的现实是无数先辈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
“父亲得到了人民给予他的光荣”
上海战役全面获胜,枪响15天后终得停息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在惶惶不安中打开家门,看到湿漉漉的马路两侧睡满解放军战士,分外动容。“历史的名场面在电视剧中再现,老百姓们上街看到解放军露宿街头了,荣毅仁、宋庆龄等也纷纷走上街头,我认为这是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是很成功的创作。”
陈昊苏至今记得爱国报人曹聚仁的撰文,“近代史上,有很多军队进入过上海,但是没有一个能像解放军这样纪律严明的”。他说,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后回到上海,号称“五子登科”,房子、车子、银子、票子等等,没有不抢的,后来被形容为“劫收”。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用一流的军纪赢得了上海的民心,把上海引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事实上,“人民至上”始终贯穿在电视剧《破晓东方》的叙事中。“父亲一直惦记着要尽早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制定政策时,他考虑的是老百姓会怎么想、会有哪些得失。”电视剧如实还原了陈毅在金融斗争阶段的人民情怀和政治智慧。
剧中,陈毅与党中央派来的经济专家纪南音商讨货币政策时表示:“承认金圆券,并不是给国民党反动派收拾烂摊子,而是要承认人民群众的劳动,不能让老百姓在新社会反而没了安全感。”打击银元投机,他的出发点依然是要保护老百姓的劳动所得。这些详实的台词、细节,得到了陈昊苏的认可,“就像父亲的题词,他始终希望上海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来建设人民的新上海,人民的利益,从工人阶级到文艺界人士,包括爱国的资本家甚至旧政府工作人员的利益,都是父亲考虑的出发点,电视剧在这方面比较成功”。
▲陈毅与家人,左一为陈昊苏
如果按绝对时间来衡量,陈毅一家在上海的时间并不算长久。但1979年,当陈昊苏时隔20多年后再次走进上海,已人到中年的他对父亲在上海的革命生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那次我见到了很多老同志,他们一见我就说,‘陈毅是我们的老市长,为上海人民做过很多好事’。我觉得,作为他的后人是引以为骄傲的。”这位此后也投身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说,他有时会想,“假如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也能得到人民如此的怀念,这便是最大的光荣。我认为父亲得到了人民给予他的光荣。我感谢上海人民”。
“希望观众能认识一个儒雅的陈毅”
1949年5月27日以前,上海市民对陈毅的认识仅限于他是威震淮海的将军。对于陈毅会是一位什么样的市长、什么样的人,他们无从想象。对今天许多年轻的观众来说,对陈毅的好奇与当年的上海市民也有几分相似——陈毅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军事家,在中国革命的疆场上纵横捭阖;他是外交家,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叱咤风云;他还是诗人,倚马纵笔挥洒自如,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而从教科书中的文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影视剧的角色塑造颇为重要。
对《破晓东方》里陈毅的塑造,陈昊苏认为有亮点。“刚开始对张嘉益的表演不太适应,觉得不像,现在感觉进入佳境。他是出色的演员,冒着形象差异较大的风险出演陈毅这个角色,付出巨大努力,我很感谢。”他同时期待,后续剧情能让观众更多地认识一个儒雅的陈毅。
“真实的陈毅是位儒将。他从不会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发脾气,也绝不是个大老粗式的人物。也许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影视作品形成了一种定势,似乎不拘小节才是陈毅在久经沙场以外的性格特征,但其实,他更是个才华横溢、以诚待人、富于浪漫精神的人。”
陈昊苏告诉记者,赵朴初曾转述过一段父亲的往事。那是陈毅在任职上海市长期间面向各行各业人士所作的一次报告。在谈及上海工作面临的诸多困境时,陈毅引用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赵朴老深受震动,认为陈毅市长讲话有深意、有新意,他用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来抒发豪情、鼓舞人心。父亲在很多场合演讲、作报告,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文采,这也是各界人士会被他迷住的一层原因。”
《破晓东方》已播的剧情中,有侧面展现陈毅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上海市人民政府挂牌仪式前,陈毅召集各行各业代表座谈。会上,梅兰芳提出想为庆祝上海解放举办义演,征求陈毅对义演剧目的建议,得到回答“我想到一部好剧,可以‘一石三鸟’”。一是梅兰芳的拿手好戏,二与眼下形势十分吻合,三还应了毛主席的一首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京剧大师闻言,即刻心领神会——《霸王别姬》。剧中也用艺术手法表现了陈毅对世界优秀艺术的热爱、包容。
依然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挂牌仪式的剧情,陈毅特意请纪南音、陆修文二人寻找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的唱片,认为《英雄交响曲》的命意既契合这场重要仪式,也能让身在国际化城市的上海各界人士感到亲切。在陈昊苏看来,这些艺术的虚构都能找到历史真实的支撑。比如上海交响乐团就是在陈毅的主张下保留了下来,“父亲说,交响乐是全世界共同的艺术财富,上海这么大的城市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乐团”。
在陈昊苏的回忆里,陈毅对诗词的偏爱占据了重要位置。他写过自画像似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他表达过沙场征战的壮怀激越——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他爱诗词,胸中有万丈正气,笔下有千钧之力。”可就是这样一位“偶然得暇便长吟”的儒将,在上海任职期间并未留下任何诗词。在母亲张茜整理的《陈毅诗词选集》基础上,陈昊苏曾进一步完善编纂,“我很仔细地翻阅,但可惜,没有找到他在上海工作时的诗词。一年多时间,他确实和上海人民一起,经历了重重关隘,无暇作诗。直到1964年他路过上海时去淀山湖视察,留下了一首与上海相关的诗,其中一句‘此湖最近大上海,繁荣可以更速乎?’也许可以说,这一句承载了千言万语”。
▲2021年,陈昊苏在上海外滩陈毅广场
今天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是青年才俊们向往的地方。外滩陈毅广场,老市长的雕像静静矗立着,凝望着这座城市的人民,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先辈们的殷切盼望,那是他们用生命谱写的篇章。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