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来源 | 儒风大家
ID:rufengdajia
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修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慎独,是一场战胜自己的修行,是一种最高级的自律。
修炼的是内在的定力,即使是无人时、细微处,也从不逾矩,不越轨,他人看来是坦荡,对自己来说是心安。
越是人看不到的地方,越是能看出一个人真实的模样。
而慎独,贵在“三不欺”。
内不欺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慎独的人,他们不会欺骗自己,也不会迎合他人,更不会放纵自己。
他们平日里能规范自己的举止,反省自己的言行,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更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慎独不自欺,是一种高远的修行境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有内心的底线,同时也在修炼自己。
2
外不欺人
《礼记》中写:“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真正的慎独,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自我约束,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而一旦欺骗他人,事情做得再隐蔽细微也会被人发现,道德就有了瑕疵,就会被人看不起。
行走在这个世间,只有懂得慎独不欺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唐代的东都留守吕元膺喜爱下棋,所以常和他的一位幕僚下棋取乐。
有次正下棋,恰有人送来紧急公文要他处理,幕僚以为批阅公文的吕元膺肯定注意不到棋局,于是就偷偷挪动了棋子。
然而这一切被吕元膺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并没有声张。
果不其然,之后幕僚赢了这一局棋。
次日,这位幕僚正侃侃而谈自己的棋艺如何高超,而吕元膺派人送来金银,让这位幕僚另谋高就。
《上书谏吴王》中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人生这盘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千万别心存侥幸。
与其欺骗算计,不如对人对事都保持一份慎独之心,光明磊落。
北宋时,其他大臣休沐日都出门游玩,只有晏殊一个人在家闭门苦读。
宋真宗觉得他这个人严于律己,于是提拔他为太子舍人。
晏殊自知其中缘故,对宋真宗直言:“不是我不想出门游玩,只是囊中羞涩,迫不得已才闭门读书。”
知道内因后,宋真宗反而更加喜爱晏殊,凡事都重用他。
理学家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
和人往来,无须那么多弯弯绕绕,真诚才能换来真心。
坦诚和人相交,不欺骗他人,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修身法则,也是为人处世最明智的策略。
3
上不欺天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第一畏,就是天命。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懂得敬畏。
上不欺天,才不会为所欲为,才会守住内心的良知和底线。
东汉时有一位太守叫杨震,去任职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正好是他之前提拔过的官员。
深夜之时,王密悄悄前来拜见,还随身带着十斤黄金,说是要感谢杨震当年的提拔之恩。
杨震叹了叹气说:“我知道你,而你却不懂我,这是为什么呢?”
王密见状便说:“暮夜无知。”
意思是说,天黑了,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情,大人你可以放心收下。
杨震坚决不肯,说“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这就是后世流传很广的“杨震四知”的故事。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打着别人不知道的幌子,放纵自己,抛弃良知,做着不可告人的勾当只为满足私欲。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做得再隐秘,也会有大白于天下的时候。
曹植曾说:“只畏神明,敬畏慎独。”
人在做,天在看,慎独就是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收不该收的东西,不做不该做的事。
世间物欲横流,只有上不欺天,严于律己,守好自己的本分,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道德经》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心如烈马,要是松了缰绳,难免就心思难安,前途难定。
但无论你做什么事,自始至终都慎之又慎,就不会出差错和失败。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唯有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修好身,守住心,人生才能圆满。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