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进疆,参与建设新疆第一座现代化棉纺织厂,她最自豪的是…
72年前,共和国历史上首批大规模进疆的湖南女兵奔赴天山南北。她们迎着肆虐的风雪、冲破残匪的袭扰漫漫西行,也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工作和人生……
正是她们的付出,结束了“屯垦戍边,一代而终”的历史,让新疆,让祖国的千里边防长治久安。
时光荏苒,岁月早已经将出发时风华正茂的少女,变成了回来时饱经风霜的奶奶,她们的芳华,在新疆绽放。不变的是她们坚守的为祖国奉献终身、改变边疆面貌的初心;她们忠诚报国的大爱情怀、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永放光芒。
湘水边的那块“湘女石”与天山遥遥相望。天山下,湘水边,亲情从此绵延牵挂。
【湘女档案】
陈福云,1933年出生,1952年进疆,1960年因病回湘,其间在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工作。现居长沙。
进疆建纺织厂,
我们让新疆人民穿上自产棉布衣
口述/陈福云 文/李立
18岁进疆:
“要把骨头埋在天山脚下”
去新疆参军那年我18岁。我家有四姐妹,我是老二,小学没毕业我就出来做事了,没钱读书啊,父母过世得早,家里过得很苦。在去新疆之前,我在长沙西长街打了一年多的鞋底。听到人家说长沙营盘街那里有新疆招聘团招聘女兵的消息,我就想去报名当兵。
报名的时候人很多,大门都挤不进去。好不容易轮到我,当时部队招聘团的领导问了我几个问题,就同意我去了。
出发去新疆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是1952年3月4日。我们先坐火车到西安,到西安后,让我们休整玩了几天,然后,再坐汽车进新疆。
在路上,我们吃的东西不是窝窝头就是咸菜。湖南人都是吃惯了米饭的,吃不惯窝窝头,但也没办法,要填肚子。西北的水有一股涩味,而且都是拿汽油桶装着,一股汽油味,实在口干了只能喝。好多人在路上嘴唇上都裂开了血口子。
走了大概半个月,我们才到新疆乌鲁木齐。到了之后,新疆军区举办大会欢迎我们。王震将军给我们作报告,他跟我们说:“这里的条件比较艰苦,同志们,你们要安心边疆,扎根边疆,要为新疆人民大办好事,要把你们的骨头埋在天山脚下。”听到王震将军说让我们“骨头埋在天山脚下”,有很多人当场就哭了。我倒是无所谓,反正再苦,也不可能比在家的时候苦,而且共产党和毛主席还让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就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好好工作!
建纺织厂:
和泥打砖坯,拴绳抬机器
我们这批湘女来疆后,大部分被分配到新疆各地的部队。我被分配到了七一纺织厂,在一个叫水磨沟的地方,离乌鲁木齐很近。
当时王震将军提出:“力争1952年‘五一’试车,‘七一’开工。”
刚到水磨沟的时候,七一纺织厂还没建好。我们背着背包提着行李到达目的地后,四下望望,有人问带队的干部:“工厂在哪里?”干部笑一笑,对我们说:“在我们的汗水里。”
整个七一纺织厂当时还是个建设的大工地,大概有一千多名官兵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他们开展劳动竞赛,争先恐后比谁干的多。比如说锯木板,因为锯子这些工具紧缺,所以大家采用“人歇锯不歇”的工作方式,轮着上,最高一天一组能锯123块木板,而“打砖坯大王”一天能打1600块砖坯。
在厂房和宿舍建起来之前,我们住的是“地窝子”。在地面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两三平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木头,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地窝子里面非常阴冷潮湿,睡久了人的关节都很不舒服,而且一旦遇到下雨就惨了,地窝子就成了水坑,鞋子都浮起来了。
后来建起了宿舍,我们才从地窝子转到宿舍里面,宿舍里面是一个大通铺,一排过去睡8个人。
吃、住的条件都非常艰苦,这些都还好克服,唯一让我们难受的是没有水,我们南方长大的女孩子,没有水很不习惯。后来,指导员带大家到战士们筑起的河坝里洗脸洗衣服,洗了脸之后,我发现脸绷得很紧,感觉很疼。指导员说这是碱水,洗衣服可以不放皂粉。
战士们没日没夜努力建设七一纺织厂,我们也不能落后。在湖南的时候,家里只有我们四姐妹,很多重活都是我干。到了新疆,建设我们自己的纺织厂,我也跟战士们一样下力气干活,和泥打砖坯,我也直接脱了鞋,跳进泥里,就开始和泥。干到手脚都起了疱,我回到宿舍拿出一根针,挑破放水,继续干活。
厂房建好了,那个时候没有起重机也没有吊车,好大一台的纺织机械,全靠我们人工抬进去。我们和男战士们一起,将机器上拴好绳子,扛起了绳子中的挑杆。那机器确实太重了,我们女兵都是咬着牙,和大家一起抬机器,有的太使劲,嘴唇都咬破了。
机器抬进厂房的那一刻,我们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有天窗的地窝子(资料图)
投入生产:
互发挑战书,自动比学赶超
1952年7月1日,七一纺织厂正式建成开始生产。王震将军抱起第一把棉花投入清花机内,标志着新疆第一座现代化棉纺织厂开工投产。我在现场心情十分激动,心想,我们终于给新疆人民建起了第一家大型纺织厂了。
当时我们的厂长叫刘钟奇,是上海人,听说还是在东京留过学的纺织系研究生,在解放前参加过多个纺织厂的筹建生产,是王震将军特意请他过来参加新疆七一棉纺厂建设的。刘厂长来的时候已经快50岁了,他也成为新疆七一棉纺厂第一任厂长。
当时,上海还派来了不少纺织操作能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边向她们学习边试着上手工作。在上海纺织老师的讲解下,我们逐渐掌握了技术,还把我们学到的技术和知识教给了当地很多少数民族职工。
当时我被分在准备车间负责打纱的工作,那时候干活,谁都不知道累,都是小姑娘,累了就铺着棉衣睡在厂房,觉得干活干得多是很光荣的事情。大家互相之间还经常在公告栏上发挑战书和应战书,自动比学赶超,看谁干得好,干得多。
我的一根手指就是当年干活的时候被机器轧的,当时一下没注意,差点被轧断了。后来工友赶紧把我送去医院,还好后来保住了,只留下了一道很深的印子。
当时,我们所生产的棉布,不仅让新疆人民从此告别了夏天穿羊皮袄的历史,穿上了自己的棉布衣服,所生产的布料还销售到内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陈福云和爱人
自由恋爱:
婚后相濡以沫60多年
我的婚姻是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1955年的时候,有厂里的同事介绍我认识了我爱人游国安。他是四川江北人,在七一纺织厂当水电工。
同事介绍我和他认识后,我们俩经常下班后一起散散步,看看电影,聊聊天。那时候,我们纺织厂女工的工资还算是很高的,湖南妹子年轻漂亮,也有很多人追,但是我觉得,人踏实就行。
谈了一年多后,1956年我和爱人结了婚。结婚的时候厂里给我们分了一间房子,大概十几平米吧,房子里几件木质的家具,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也没请大家吃饭,就买了点瓜子喜糖,请我们的同事来家里坐了下。第二年,我们的儿子就出生了。
1960年前后,因为身体原因我主动申请回湖南,厂里同意了。回来之后,我在长沙饭店当售货员,我爱人两年后也回了湖南,在工人文化宫当工人,还是做他的老本行水电工。
2005年,有记者去新疆采访八千湘女,在哈密找了一块好大的湘女石运回长沙,放在营盘路湘江边上纪念八千湘女。当时,石头运回长沙的时候,我和在长沙的湘女姐妹们去了现场,电视台的记者还采访了我。我跟记者说,我真想那些在新疆的湘女姐妹啊。
我这辈子很幸福,和爱人游国安相濡以沫60多年感情一直很好。我从不后悔去新疆当兵。不是生病的话,我不会离开的,肯定会一直待在新疆,建设新疆。
- END -
采访手记:
回湘后,一直想念那片热土
89岁的陈福云头发近乎全白,穿着枣红色外套的她精神矍铄,谈吐清晰。“我这一辈子,搭帮毛主席,搭帮共产党。要不我早就人都没了,哪还有现在这么幸福的晚年生活。”
▲晚年时的陈福云很爱看八千湘女的书籍
在采访中,陈福云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恩。从1952年进疆,到1960年因病回湘,在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工作了8年的陈福云说,她一直很想念新疆那片土地,想念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的老姐妹们。而她最自豪的就是,通过她和七一纺织厂同事们的努力,让新疆人民从此告别了夏天穿羊皮袄的历史,穿上了自己的棉布衣服,所生产的布料还销售到内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