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只过1%的生活

情感 作者:意林 2023-03-05 18:08:14






来源:书报文摘(ID:shubaowenzhai)

海明威说过:“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年少时,总喜欢向外求,觉得身上的头衔越多,越能标榜自己,认为东西越多,生活越幸福。
殊不知,越是处心积虑地追求,越是无法得偿所愿,能放下的东西越少,身上的负担的就越重。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人的一生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所谓的岁月静好其实就是素与简。
这世上99%的事物都与自己无关,聪明的人,只过1%的生活,也就是删繁就简的“极简生活”。
唯有身心清简,才能守住人生最重要的1%。

 空·间·极·简 
纪录片《生活的减法》中记录了一位90后白领——乔桑的“极简生活”。
她的极简贯穿着生活的每一处,88m2的房间里只有6件家具,两间卧室的墙被推倒,变成一个大开间,衣柜里只有十几件衣服。
乔桑的收入并不低,她也曾经历过“买买买”的阶段。年纪轻轻换了3次车,看到好看的东西、衣服、包包、首饰,第一时间就会买下来,花上万元办健身卡,住3000多一晚的酒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时间长了,她发现这些物品没办法带来长久的快乐。面对塞得满满当当的房间,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陷入了焦虑。
直到接触到“断舍离”后,她才惊觉自己仓储般的人生有多荒谬。
2020年底,她开始用视频记录自己的极简生活,处理多余的物品,捐掉200件衣服,削减自己的欲望,从根源上降低消费。
这样的生活方式让她把对物质的追求转变到精神需求上,身心也得到了久违的放松,逐渐找回最初的自己。
2021年整整一年,乔桑看了160多本书,她的生活方式也在无形中鼓励了许多人过抽离物欲的生活。
我们总以为物质生活丰富了,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可“体面”没有尽头,过分追求物质,只会让自己陷入物欲的泥潭。
俗话说:少则得,多则惑。
我们在占有物品的同时,物品也在占有我们的精力。
当物质越来越多时,快乐反而越来越少。
其实,你只是在为自己的面子和欲望买单。
松浦弥太郎说:“欲望和需求是两个东西,而我们的不幸福,却是因为不小心把快感当成了幸福感,把欲望当成了需求。克制会使欲望变得简单,只有过滤掉不必要的部分,才能更加专注地去生活,更加享受每一次身处其中的过程。”
把快感当成幸福感,把欲望当成需求,生活目标就会变成盲目的追求。
在得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后,就会感到不过如此,更大的欲望也随之而来。
聪明的人,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舍弃不必要的,才能为更重要的事物腾出空间。
追求是一种动力,但停下来,好好过滤内心的沙砾,好好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比盲目的追求更有大智慧。

目·标·极·简 
最近跟朋友闲聊,她说:“最近感觉越来越放松了,不再一味地追求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本来以为这是对生活的妥协,却发现这样的状态,做事效率更高。”
我问她:“是什么让你心态转变的?”
朋友说:“追求太多目标,有时适得其反,不得不反思。前段时间想减肥,又想多陪陪孩子,还要写稿,结果,在健身房的时候,心里总想着赶紧结束回家陪孩子;陪孩子的时候,脑子里又想着今天的稿子还没有写完。当我想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时,就没法做到专注,最后反而什么事都没有做成。”
我惊喜于朋友的变化,曾经喊着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的她,终于学会了放过自己。
曾经有一位军医对他的病人说过这样一段话:“生命就像一个计时沙漏器,在沙漏器顶部有不计其数的沙粒,所有沙粒都会缓慢而均匀地穿过容器中部的狭窄瓶颈。除非把沙漏弄坏了,我们没有任何办法能多让一粒沙子经过瓶颈。”
是啊,很多时候,贪多求快最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一无所成。
不管等待处理的事情多少,我们都只能像沙粒通过沙漏的瓶颈一样,慢慢地来、一件一件地做。
一次专注一件事,才不会同时被许多事情搞得焦头烂额、身心疲惫。
如果你看过《动物世界》,应该知道,猛兽捕猎时,只会盯紧自己匍匐观察已久的那个目标。
猎豹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转头追离他更近的羚羊。
因为中途更换目标会损耗它的精力,反而会使目标更难达到,最后只能空手而归。
我们在追逐目标的时候,也需要借鉴动物的这种智慧,一旦确定一个方向,就应该专注于这一个目标。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能把眼前的事做到完美已是不易,如果执着于事事完美,最后只能是处处平庸。
聪明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目标。专注于一个方向,才会发现原来生活是这样简单明了。
就像我的朋友,不再执着于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却获得了更好的结果。不要让自己太累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也是一种成长。

精·神·极·简 
最近,“精神内耗”一词频登热搜。
一位博主发帖分享了自己如何减少精神内耗的经验,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工作中犯一点错误,我就会无限自责;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就会让我揣测很久;事情还没开始做就脑补出一大堆负面结果,然后自我否定。”
“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戏,总是不自觉地陷入负面情绪中。”
“当我专注一件事时,总是时不时有其他想法跳出来,转移我的注意力。”
“想干的事太多,却总是在拖延,到头来什么都没干。”
……
所谓的“精神内耗”,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无意义的较劲。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当你对这些情绪太过敏感的时候,就会陷入“内耗”状态,即便什么都不做,也会慢慢掏空自己的精力。
心理咨询师若杉的一位来访者曾找她探讨是否要转行做一名培训师。
在咨询过程中,他频繁地讲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焦虑:现在的工作是否有前途;现在不做喜欢的工作老了会感到遗憾;如果维持现状,将来如何让孩子可以追求梦想。
当若杉问他为了成为一名培训师做过哪些准备时,他愣住了,原来他一直都在原地徘徊,却始终没有行动起来。
这次咨询后,他开始查阅资料,报了培训班,并与同学组成小组互相试讲,他的焦虑也逐渐变成了对目标追逐的专注。
你看,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放手去做。顾虑太多,反而会束手束脚。
《当下的力量》中有这样一段话:“所有的消极都是由心理时间的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
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而引起;愧疚、遗憾、怨恨、委屈、悲伤、苦涩……一切的不宽恕都因过分关注过去而出现。”
其实,所谓的人生困境,不过是我们胡思乱想,给自己设置的枷锁。
而解开“枷锁”最好的方式,就是良好行动力。人只有行动起来,专注当下,才会停止胡思乱想,只要不胡思乱想,就停止了“精神内耗”。
聪明的人,懂得为自己的精神减负,精神极简,才能将精力集中在眼前的生活上。
凡事先干了再说,心大一点,少想一点,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非常喜欢林清玄的一句话:“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分清楚哪些是真正重要的1%,减去与自己无关的99%,越简单,越能享受到人间的至味清欢。
那么,怎样才能过上极简生活呢?以下整理了几条极简生活法则:
  • 学会整理和收纳。定期整理房间,不需要的东西、多余的废品立马扔掉。比如,过期的药品、护肤品,几年没穿过的衣服等。
  • 买东西要三思。比起丢东西,克制欲望更重要,下单前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吗?使用频率高吗?家里有替代品吗?
  • 学会管理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为你的目标按轻重缓急排序;确定了目标就立刻去做、专心去做。
  • 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去运动,去找人倾诉,用冥想的方式释放压力、整理思绪。

  • 最重要的,是充实自己。把精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来,比如,读书、画画等,生活素简,内心丰盈,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END 
作者简介:田小飞,用简单的文字书写故事,记录成长。

不想错过我们的老铁
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亮星标☆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