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变老吗?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从人体的“血浆蛋白”出发,研究其与“衰老”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血浆蛋白的数量有3个明显的波峰——34岁、60岁、78岁。在这三个年龄段前后,人会突然加速衰老。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感到非常害怕和担心,但究竟在怕什么呢?
害怕失去健康、失去容颜和吸引力、失去大多数的快乐、失去社会支持、失去对生活的自主感与意义......
似乎衰老,就意味着失去。
在韩国著名综艺导演罗英锡的新综《意外的旅程》中,一个年过七旬的女人让人们看到了对于「衰老」迥然不同的演绎。
综艺的主角出生于1947年,一个75岁老人,获得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韩国女演员尹汝贞。节目组全程跟拍了尹汝贞在美国的日常居家生活和工作流程,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衰老」所能代表的更多内涵。
获奖之后,尹汝贞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使用其他语言。在美国,出席颁奖典礼、接受媒体采访、与美国经纪人们对话,需要使用英语;背诵剧本时偶尔还需要说日语。这对于一个75岁的人来讲,在脑力和心理上都是巨大的挑战。尹汝贞会抱怨着对熟人讲:“我为什么一定要会说英语呀,这只是我的第二外语。”结果她在全程使用英语对话接受完采访后,转身就拿出了厚厚一摞早已熟背在心的英语准备问答。尹汝贞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她离婚后一个人带大两个孩子。不过,有着这样经历的她,在听到主持人说起别人给她算命,96岁会遇到灵魂伴侣时笑得乐开了花。
在尹汝贞最初获奖的时候,有不少报道写她:“70岁穿匡威,拎Birkin包,越老越酷。”这种说辞引起了不少人的焦虑和反感:她是明星,有资本到老了这么潇洒。而普通人拿什么资本去想一个美好的老年?
是呀,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凭什么能够不再畏惧衰老?
也许,可以用尹汝贞在作为颁奖嘉宾时的一句话来回答: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老人,似乎就是一副拄着拐杖,银发苍苍,需要人照顾的模样;随着年龄增长,在各式各样的信息渠道中,老人又频繁地与“被骗”、“固执”、“住院难”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我们还远未到步入老年的时期,就对“变老会是什么样”有了负面的预期。老人也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憎,会犯迷糊也会变可爱的人。
而真正到了开始步入老年阶段的时候,就难免会遵循着这种“自证预言”,无意识地,不由自主地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暮气沉沉的人。
研究者们曾经从四个国家里征集了一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对于自己寿命的预期和日常的生活习惯。结果发现,那些觉得自己活到80岁之前就够了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活到80多岁、乃至100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少地去锻炼身体,也更可能有抽烟的习惯——这无疑会让他们如自己预期的那样,减少寿命。
你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怎样的态度与预期,那么很可能都会一一印证。
最近,一部讲述退休女教师南希和性工作者里奥的影片火了,《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赤裸裸地向观众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年老女人的身体与欲望。女主人公的扮演者艾玛·汤普森曾获1993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艾玛曾提名过5次奥斯卡、9次金球、7次英国电影学院奖和5次艾美奖,而这样“金光闪闪”的明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也面临着中老年女演员常见的窘境:没有合适的角色给她。《纽约时报》摄影师:Charlotte Hadden
她自嘲着说,人们乐意看到乔治·克鲁尼和比他小40岁的年轻女孩搭戏,但如果是要给她找个拍亲密戏的搭档,可能得去坟墓里挖了。
人们习惯了在银幕、广告、画作中看到完美得无可挑剔的女性身体,也乐见于靓男美女,却很难接受一个60多岁的女人,胸部下垂,肚腩鼓起,满脸皱纹地成为我们观看的主角。甚至就连艾玛自己都承认:“我可能永远不会对自己的身体百分百满意了。”在拍摄的过程中,她注意到自己会不自觉地让身体在镜头下更美观,比如收紧小腹,藏起赘肉。她说自己很难脱下衣服,照着镜子,而不对自己的样子有所评判。当有人邀请她去洛杉矶参加活动时,她也曾拒绝,因为觉得自己不符合好莱坞那些典型的美女形象。而在戏外,艾玛一直在身体力行地破除人们对于「一定要完美」这件事的迷思。她曾在颁奖典礼上脱下高跟鞋,当众举着那双名牌鞋对所有人说:“这就是我的血泪。”1993年,艾玛因丈夫出轨而婚变。直到2003年,影片《真爱至上》播出时,艾玛在其中扮演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女人。其中的一幕,是女人躲在房间里,痛苦地啜泣。谈到那一段的演技爆发时,艾玛才从中吐露:“我借鉴了自己的婚姻记忆,因为我太懂得发现丈夫所买的项链不是给自己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了。”
除了离婚之外,艾玛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身患重病,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个创伤的影响一直都没消失,即使一切看起来很正常的时候,依旧影响着我。”
今天的艾玛·汤普森63岁,还在写剧本,为有新灵感的迸发而兴奋不已,她还在尝试像南希这样的突破性角色,也还在上节目吐槽自己的第二任丈夫为了烤饼干而把面粉搞得到处都是。在她眼中,即将到来的是属于人生的最后一个周期,那是一场新的冒险,有新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我不再感到害怕了。”她这样讲道。
我们不再为“上有老,下有小”而烦忧,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我们的经验与阅历提升,可以花费更少的功夫用于试错。
我们曾遭受过的苦难,
在冥冥中为自己打开了新的道路。
我们将会比年轻的时候更懂得珍惜缘分,
对他人释放善意。
日本演员天海祐希在年轻的时候,也曾为作为一个女人的可能性感到不安。但她却说,“五十岁后,变得更快乐了。”
“在20到40岁的阶段,会有很多选择,比如生孩子。但到了50多岁,你的身体不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所以你的选择越来越少......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很难感到困惑,会想,‘难道没有另一种可能性吗?’现在,它是如此的容易。我不必担心我的家人或其他人,我可以尽情地做我喜欢的工作。每天都很快乐。”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Theory,BPNT)提出,有三种需求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它们是自主性、能力感与联结感。
自主性是说,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意志的,真实的个体。“我做的事情是我想做的。”
能力感指我们可以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来对所处的环境有所改变。“我可以做到一些事情。”
联结感指,我们与他人,与世界保持着沟通。“外界对我的言行有所反馈。”
我们是可以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去感受自己的能力感,与他人真诚地产生联结甚至影响他人的。哪怕只做一点点小事,也会让生活完全不同。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者,哈佛大学教授埃伦·兰格曾在养老院里开展过这样一项实验:将一批身心情况差不多的老人分为两组,一组告诉他们,可以自己挑选想看的电影,给植物浇水,而另一组则被告知说,他们可以告诉工作人员对于生活的意见,由工作人员帮他们改善,给他们安排看哪场电影,帮他们给植物浇水。三周过去后,两组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前一组的老人大脑更活跃,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而后一组的老人变得更加虚弱。“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兰格教授说。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了“成功老化”的概念,即到了老年之后,依然具有内在的幸福感,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并能抵抗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衰退状态。从个人角度而言,想要达成“成功老化”,需要从三个途径着手:
首先,就是生理健康。很简单,适度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如果你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脑力工作者,要时不时站起来一会儿,因为许多研究都发现,久坐不利于成功老化。保持认知健康同样也很重要。当我们的身体不适积年增加,难免会产生焦虑、沮丧的情绪,这时候,学习就是一种自我的镇定剂。一位朋友的母亲年过六旬,两度罹患癌症,在不那么难受的时候,老人家还会每周去一次老年中心的绘画班。她说:“我不能让这个病占据生活的全部。”
当我们可以活动的物理空间变小,更需要扩展精神生活的空间,打破使我们感觉受阻的屏障。日本NHK播出的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的主人公们之所以让人羡慕,除了奶奶们有财力买下一栋公寓楼,在一起“组团养老”之外,重要的还是她们能够打造一个既自立,又能彼此关怀的空间。平时,奶奶们会举办茶话会,谈得兴起还会聊到深夜,谁不会用电脑,有个头疼脑热,一分钟姐妹们就能“服务上门”。除了从亲人、朋友那里能够获得支持,养宠物也是个不错的主意。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发现,养狗狗的老人比他们的实际生物学年龄要年轻10岁,性格温顺的小型犬比较适合老年人。《猫狗大战》
最后,就是我们都有的死亡焦虑。好消息是,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对于死亡态度的研究表明,中年人的死亡恐惧水平是最高的,年轻人次之,老年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水平是最低的。四川华西医院的研究也发现,多数老年人对自己生活是比较满意的,而且对待安乐死的态度也很积极,可见,到了老年,多数人并不会像我们今天所想的那样畏惧长眠。生命的历程固定不变,但航行中的风景我们可以把控。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到老也能身着华服,光鲜亮丽,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刻起,积蓄内心力量,而不仅是积蓄物质;建立深切而长久的关系,而不满足于表面的欢愉;我们可以被背叛、打击,心碎,也可以重新站起来与「无常」开个玩笑。
作者:一只蹲 编辑:晓萌 运营:yun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