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新“太空出差组”,为啥是他们仨?
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
(图源:新华社)
中国的“外太空住房”又迎新客啦!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前脚刚走,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就要搭乘载人飞船再次奔赴中国空间站。
面对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3名航天员准备充分,满怀信心,他们每一位都将在深空中创下自己的新纪录。
今天,侠客岛就为大家讲讲这3位勇士的故事。
翟志刚出舱画面(图源:新华社)
指令长翟志刚
担任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指令长的是“航天英雄”翟志刚。2008年9月27日,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他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3年后,55岁的翟志刚将再次以指令长身份飞往深空。
翟志刚性格外向,自带东北人特有的幽默细胞。神舟七号任务结束后,翟志刚回答记者提问时“段子”不断。如被问到飞船发射时是什么感觉,他笑称:“就像有人在我身后‘咣’的一脚,把我从正面踢到反面,然后我就悬在那儿了。”回忆起出舱的心情,他说:“打眼一看,满眼蔚蓝,但紧接着低头一想又不对劲,外太空应该是黑色的,怎么是蓝色的呢?哦,原来这是地球……”
翟志刚风趣却不失沉稳。在深空中,他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
执行神七任务时,翟志刚在距地球表面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广袤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人们从电视直播中看到五星红旗在飞船舱外飘扬,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一刻的惊险。
当时,翟志刚打开舱门准备出舱,忽然,轨道舱响起刺耳的火灾警报声。飞船火灾是全世界航天员最怕发生的太空事故。轨道舱内的刘伯明和返回舱内的景海鹏检查了所有设备,都没发现火灾。此时轨道舱处于真空状态,也不可能发生火灾,但可怕的警报声一直持续。
生死未卜之际,翟志刚和同伴临时调整出舱程序,先从舱内取出五星红旗,进行太空漫步和舱外展示,再将固定在飞船舱外的实验样品送回舱内。尽管事后分析表明,轨道舱火灾警报只是虚惊一场,但面临巨大风险时的快速决断,反映了翟志刚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力。
对于航天生涯已近24年的翟志刚来说,支撑其日复一日刻苦训练的,始终是“热爱”二字。他认为自己是为飞行而生,而飞行也带给他荣耀和自豪。在他看来,做航天员就是要“用最高的标准、最大的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每一件事”。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翟志刚对日常训练内容非常熟悉,并形成了独到深刻的见解。每次参与任务前,他先按要求将基础训练完成,再去和教员沟通自己的想法,结合自身太空经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翟志刚认为,老航天员要力争在未来的飞行任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飞行。
翟志刚爱好不少,除了体育活动,他还喜欢听影视歌曲,爱吹萨克斯。神七任务结束后,为了磨砺心性,翟志刚学起了书法,在凝神静气间挥毫泼墨,练得一手好字。
王亚平进行太空授课。图源:央视新闻
“太空教师”王亚平
1980年出生的航天员王亚平因“太空教师”为大众熟知。本次飞行任务也将为王亚平添上不少新标签——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中国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
2013年执行神舟十号任务时,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配合下,完成了一堂长达40多分钟的太空授课,利用失重环境演示了多项物理实验。这堂课轰动一时,王亚平收到很多孩子的来信,获得了“飞上太空之外的最美好体验”。
王亚平做事细致认真,在太空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她持续向晃动的水球中注水,连地面支持团队都担心水球会破裂,但最终水球的完美呈现让所有人明白,王亚平绝对在此前做过大量功课。
王亚平曾是一名运输机飞行员。2003年,杨利伟飞向太空时,23岁的她通过电视目睹火箭升空,动了当航天员的念头。神十飞行归来后,有小朋友问王亚平:“你在太空中会不会做梦?”她答道:“在太空,不管做不做梦,我都已在自己的梦里。”
面对这次空间站任务,王亚平表现出不怕苦、不服输的个性。拿出舱任务来说,跟男航天员臂力、臂展及体型的先天优势相较,身着加压后舱外服的女航天员需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正常行动、完成各类操作。
王亚平一开始没概念,穿上重达120多公斤的舱外服后,仅工作三四个小时,她的手就抖得拿不住笔。为了迅速增强臂力,王亚平每次在体质训练中都走得最晚,举杠铃、抓握铅球、做俯卧撑从不叫苦喊累,她还经常和其他航天员比谁的肌肉块更壮,时常为自己的胳膊变粗了而欣喜。
王亚平是个爱好广泛的“80后”。她喜欢篮球、羽毛球、田径运动,也喜欢听音乐,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音乐打开。此次长达半年的太空生活,她带上了乐器、家人及“战友”照片、视频,还为两位男航天员提前准备了新年礼物。
王亚平对即将执行的任务充满信心。她期待能再次在太空中回望美丽的地球,在中国空间站过一个不一样的除夕,也期盼有机会到舱外去见识太空。
2021年3月31日,叶光富参加工效实验。图源:新华社
“新面孔”叶光富
在加入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11年后,叶光富迎来首个太空任务,但这并非他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5年前,在意大利撒丁岛,6名满身泥土的航天员从洞穴中欢呼着走出。其中一张中国面孔,便是当时尚未执行太空飞行任务即公开身份的中国航天员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叶光富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的为期15天的洞穴训练。
这项训练的目的是让人类在未来踏上其他星球时,具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叶光富在极端环境中表现出极佳的意志耐受力、团队协作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
在探险过程中,他曾敏锐观察到个别岩石向下滚落,迅速招呼同伴撤回。随后的大片岩体滑坡,证实了他的判断。凭着10年战斗机飞行经验,擅长领航的叶光富带领团队顺利走出洞穴,重见光明。
有国际航天员评价:“让叶执行任务,我非常放心。”随行摄影师说他“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任务负责人评价叶光富“为人友好,非常聪明,总是乐于学习新事物”。
在担任飞行员期间,叶光富展露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飞行技能。有一次,他在驾驶战斗机降落过程中遭遇浓雾,加上当时是逆光飞行,几乎看不见跑道。在这种情况下,叶光富严格按照流程有条不紊地操作,调转机头,逆向着陆,飞机最终不偏不倚地落在跑道中央。
因工作需要,叶光富在10年间平均每两年调动一次工作,改装飞行过5种机型。他说自己“无论到哪,始终热爱飞行事业,热爱这片蓝天”。
与飞行员常态化的飞行任务不同,航天员在职业生涯中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有航天员甚至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没能实现飞天梦想。叶光富认为,这也是一种历练,人生的精彩就体现在漫长而艰辛的奋斗过程中。
对叶光富来说,第一次进入太空就是半年之久,内心虽有忐忑,但更多的是踏实。他说自己做好了准备,力争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在地球轨道上生活、工作。当然,闲暇之余,他一定会透过舷窗,好好看看那颗蓝色星球和祖国大地。
文/余建斌、吴月辉、占康
编辑/点苍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