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叔说】当“秀场直播”没了滤镜……
这是一块庞大的市场——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直播销售额超过2.2万亿元。以直播用户规模7.65亿计,平均每个用户一天就要在直播间里消费9.6元。
市场依旧火热,但也在悄然变化:过去那些搞“吃播”“睡播”的、纯卖萌的、忽悠粉丝刷礼物的直播间,人气似乎不那么旺了;随着技术迭代、行业规范实施和用户习惯改变,曾经的“秀场模式”开始降温,直播行业逐步进入转型期。
在成都,网络主播同台比拼。图源:新华社
一
今年“双11”,不少网友发现,直播市场有点“冰火两重天”:头部主播间动辄几十亿的销售额,而大多数直播间有点冷清,任凭主播喊破嗓子吆喝,在线人数楞是上不去。
岛叔认识的一位音乐主播,不久前关停了自己的直播间。她跟岛叔诉苦:没办法,实在撑不下去了,做主播两年多,直播间最多也就几十个人;今年“双11”,她只卖出6单商品。“都说直播是‘风口’,风从没吹到我这儿。以前是看脸吃饭,现在是看脸色吃饭。难呐!”
为啥这么难?这位主播跟岛叔分析:年轻人做直播,主要因为门槛低、来钱快,但市场形势已发生改变,现在主播太多了,不是谁颜值高就流量大,专业主播都受过培训,没有核心竞争力,连在平台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当网红也要有实力。
主打颜值的“秀场直播”暗淡,其实符合经济规律。物以稀为贵,目前直播行业从业人员已超1000万,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过1.5亿个,最不缺的就是帅哥美女。况且,即便不帅不美,还有滤镜呢不是?
“颜值”在直播行业已超级内卷。颜值再高,如果内容不行,主播天天纸糊似地贴在屏幕上,观众也会审美疲劳。要当网红,没两把刷子还真不灵了。
(图源:网络)
二
“秀场模式”降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市场环境不断规范。
几年前一个跨年夜,一位小有名气的网课老师跟岛叔报喜:我的跨年直播,观看人数破2500万了!——彼时,岛叔正看同时段一位知名歌手的直播演唱会,动态在线人数也才刚过2000万人。
真这么厉害?其实未见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岛叔,有些直播平台的显示在线人数与真实在线人数大约相差20倍。1万人的观看数据,实际在线人数可能只有500人。我们在直播间里看到的天价打赏,不少都是托,用来钓虚荣攀比的粉丝上钩。
出于好奇,岛叔打开某电商平台,搜索“直播打赏”“直播推广”,显示结果中不乏各种价位的引流、话术、刷单服务,比如,“辅助上热门”“代刷播放量”“10元暴增人气值”……甚至直播间在线人数也可以“秒升”。
“秀场直播”的主要盈利模式是用户打赏,调查数据显示,收看直播时付费打赏的用户比例为21.4%。为了诱导打赏,直播间里频频出现恶意炒作、刻意炫富、低俗表演等乱象。刷量造假、数据掺水的情况不在少数。中消协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受理的60多万件投诉中,直播行业是重灾区,“低价引流”“珠宝骗局”“虚构夸大商品原价”等行为,让消费者叫苦不迭。
针对种种乱象,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随后,多个直播平台开始更新完善平台规则,并针对虚假宣传、恶俗炒作等违规行为进行内部治理,行业泡沫逐渐消退。家底较单薄的中小直播平台难以维系,陆续退出市场。
(图源:网络)
三
随着直播市场渐趋饱和、“秀场模式”不断降温,不少平台意识到必须开拓新赛道,朝着内容精品化和运营专业化方向发展。
比如国内某头部短视频平台年度数据显示,2023年,该平台进行了超10亿场直播,其中戏曲、民乐、历史、科普等领域主播数量增长速度最快,非遗类主播数量同比增长超6成,一些高校公开课也广受关注,观众数以千万计。
可以说,直播平台的竞争已进入内容为王的下半场,过去的“颜值直播”开始向“价值直播”转型;直播的内容范围,则从单纯的视频娱乐、电子商务,扩展到在线教育、广电传媒、医疗服务等传统行业,“直播+”初具规模。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也可能给直播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
电商平台虚拟主播(图源:网络)
前些年,各大网络平台都上线了虚拟主播,但不管吹得多先进,还是“一眼假”,像“三维动画加复读机”。可现在,真人主播和“数字人”恐怕难辨真假了。一些经营国际业务的电商平台,甚至开始搞“智能接待主播”,买卖双方进来就能接上翻译和字幕。更重要的是,虚拟主播能24小时在岗,还不领工资。到时候,直播行业或许又会经历新一轮“大洗牌”。
文/芦花
编辑/绫波、云歌
P.S.《平天下》日历(2024)上新啦!
现在下单即可享受特别优惠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