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不插管、不抢救。尤其,不进重症监护室。”抢救,一来我受罪,二来也浪费国家资源。这些资源不如去抢救年轻人。”“我总和他们说,与其强行留住父母的肉体,不如想想父母曾带给你什么影响。但之后的人生,都需要靠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照顾,才能得以延续。至少现在我还给得起他最好的治疗,这样我心里能好过点”。“医院里有太多长期照顾老人的家属,老人还活着,家属先累死了。”都奉行“小病从医,大病从命,绝不抢救”的养老理念。“走的时候越快越好,千万别拖累子女,搞得人财两空。”明明医疗条件在进步,生活水平也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人反而不爱“活”了?一个爷爷瘫痪在床16年,一直是50多岁的女儿在照顾。每天把爷爷抬上抬下、清理他的排泄物、给他擦身体、喂饭、喂药、推他出去散步......是女儿提早退休,完全放弃个人生活,只为全身心照顾父亲;如此“完美”的孝顺背后,是众多条件的聚合和无数的舍弃。我们总记得“养儿防老”是传统,却忘记“那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少有老人得老年痴呆、半身不遂,照顾起来不如现在难。外加那时每个家庭的经济都差不多,子女又多,还有很多女性是不工作的。“经济压力不大”+“家里有闲人”,让赡养老人变得没那么难。老人虽然越来越长寿,但也是大病小病不断,需要人长期看护。父母、孩子、工作、房贷、车贷,是同时压在中年人头上的大山。目前,我们社会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或“送养老院”。而被送养老院的老人们,基本各有各的病痛,失去部分自理能力。然而,每个老人却有着不同的病痛、看护禁忌、生活习惯、脾气秉性。有的老人吞咽功能不行,一吃饭就会被呛到,需要人一口口地喂。对护工来说,照顾老人是件十分琐碎却不容一点错漏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不出错”就成了护工们照顾老人的首要原则。所以,养老院的“苦”其实不在于那些虐待老人的新闻。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只能为老人提供基础的照顾和部分情绪价值。但老人如何才能活得好,依然处在“左右为难”的境地。一个80岁的拾荒老人,凌晨三点扛着几大袋的垃圾走在重庆的街头。由于农村的退休金每个月只有100块,老人就琢磨出了“捡垃圾”这个法子。“劳动哪有什么辛苦的。人动起来,身体反倒更健康。”“我第一次觉得羞愧,不如一个80岁的爷爷走得快。”不过即便爷爷如此拼命,一个晚上也只能挣10几块钱。这个爷爷和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老人一样平凡,没什么过人的本事。但却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上,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与价值。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选择,大概率决定了自己会度过怎样的晚年。”但社会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像养老院、老年社区、老年食堂、住家保姆等等。把钱留给自己,把孩子的因果还给孩子,让他们去承担自己的人生。我们用钱照顾好自己,自给自足,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忙。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快乐,都建立在“儿女的陪伴”上了。制定自己的“梦想清单”,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自己让自己快乐”。我们努力了一辈子,到了老年好不容易才“有钱有闲”。所以,趁着身体还康健时,吃干净的食物,保持规律的锻炼。“小病从医、大病从命、不过度医疗”,让生命体面温柔地落幕。作者简介: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喜欢的话点个“在看”,在留言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